春到深时味更长,草晴胜似杂花香。
清阴渐次迷天绿,白发仪稀照领光。
逐妇墙鸠知雨近,生儿梁燕补巢忙。
擘牋谩记今朝景,朝路归时肯易忘。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吾毛崇夫司直》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春天到了深处更加悠长,
阳光明媚的草地胜过五彩斑斓的花香。
清凉的阴影逐渐困住了天空,
白发稀疏的仪容照亮着光明。
在妇墙上,鸠鸟知道雨即将来临,
燕子在筑巢时忙于孵化幼崽。
握笔写下今朝的景致,
回家的路上是否会忘记这一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示了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情感。诗人以深处的春天为切入点,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草地胜过花香,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宁静和朴实的追求。清凉的阴影渐渐弥漫,白发仪容照亮光明,这里描绘了岁月流转中的人事变迁,以及年老之人仍然保持着智慧和光彩。
诗中的鸠鸟和燕子是对自然中生命活力的描绘。鸠鸟能感知雨水的来临,燕子则忙于繁衍后代。这部分描写凸显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隐喻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悟。他以擘牋谩记今朝景致的方式,记录下眼前的美好,希望这些珍贵的瞬间不被遗忘。然而,他也意识到在回归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这些美好的记忆可能会逐渐淡忘。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和人生的变化。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光明、美好和时光流转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对自然界中的鸟类活动的描写,折射了人类对生命和未来的希望。最后,诗人通过对记忆和遗忘的思考,唤起读者对珍贵瞬间的珍重和对时光流逝的反思。
昨长庚入梦,昴宿呈祥,岳神钟秀。降产英贤,信道由天祐。蓂荚飞三,九秋将暮,遇称觞时候。香爇沉檀,曲调金缕,满斟春酒。试纪绛年,六身二首,甲子方延,才经八九。款醉蓬莱,寿与天长久。桂子青春,兰孙方茂,谅箕裘方绍。折桂来秋,成名指日,家毡复旧。
转枕挑灯候晓鸡,相君应叹太常妻。长年多病偏相忆,不遣归时醉似泥。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疏拙自沉昏,长安岂是村。春非闲客事,花在五侯门。道僻惟忧祸,诗深不敢论。扬雄若有荐,君圣合承恩。旧论已浮海,此心犹滞秦。上僚如报国,公道岂无人。岩隐悬溪瀑,城居入榻尘。渔舟即拟去,不待晚年身。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