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旦一沐浴,废兹简编功。
读书岂常勤,鞭策常自攻。
繄予发种种,力此将何庸。
不如掩卷坐,前山翠濛濛。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沐发》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我沐浴一番,抛开琐碎的事务。
读书并非常常勤,但我常常自我激励。
我努力耕耘各种事物,但这样做有何用?
与其如此,不如合上书卷,坐在翠绿的山前。
诗意:
《沐发》表达了作者对闲暇时光和自我修养的向往。诗中通过沐浴的形象,将琐碎的琐事抛诸脑后,进而思考读书的方法与功效。作者反思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所回报,最终得出结论:不如停止忙碌,静心坐在山前,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中纷繁琐碎的事务的厌倦,同时也提出了对读书与自我修养的思考。作者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呼吁人们停下忙碌的脚步,静心思考内心的追求和价值。诗中的"沐发"象征着放下杂念,洗去尘埃,追求内心的净化和升华。通过对自我追求和外在环境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我修养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翠濛濛"描绘了山前的景色,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呼应。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呼唤人们在喧嚣与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宁静与自我反省的空间。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德云闲古锥,几下妙峰顶。唤他癡圣人,担雪共填井。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
湖鼎丹成日,中天瑞鹤迎。愁云迷帝幄,泪雨洒都城。黼翣增摧割,龙輴忽启行。千官陪素仗,九殒欲无声。
星郎德望欲摩天,坎止流行任自然。直道不回真铁石,高怀未老已林泉。宗门夙了风幡动,杰阁聊修香火缘。顾我驱驰成底事,羡公真是地行仙。
冰姿冠绝人间世,傲雪凌霜。蕊点檀黄。更看红唇间素妆。清芬不是先桃李,桃李无香。迥出林塘。万木丛中独秉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