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
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
鳞瞑羽迷谁与诉。
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作品评述

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注释

①香篆:香上刻有记时间的篆文。此处言燃着后的香篆,散出比雾还浓的烟。
②莲幕:亦作“莲花幕”。唐韩偓《寄湖南从事》诗:“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遣逐情。”
③鳞瞑羽迷:这句的意思是鱼雁瞑迷,不能为我传书,思念之情向谁诉说呢?

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评解

  此词抒写闺中怀人之情。上片写景。香篆雾浓,“织就绿阴红雨”。燕傍莲幕,杨花似雪,梨云如梦,清明即将过去。下片写春闺怀人。鱼雁鲜通,此情谁诉?辜负了春风明月,大好时光。于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想感情,便自然地流露出来。全词委婉缠绵,秾艳多姿。

作者介绍

生卒年: 约1738—约1815 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的评价

  这位奇迹的创造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受到严厉得近乎苛刻的指责和谩骂,在中国文学史上享受这种待遇的作家并不多见。曾几何时,红学家们将难见《红楼梦》全璧的不满和怨气全撒到高鹗身上,对其所做的续补工作全盘否定,横加指责,将其视为篡改《红楼梦》的罪人,还有的红学家将他描绘成用心险恶,受人指使的文化特务。其结果是高鹗以丑角形象在一部部文学史教材中被当作反面人物而游街示众。随著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正常化,人们才开始用比较公允和宽容的目光来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上的公案,为保全《红楼梦》而付出辛勤劳动的高鹗终于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肯定,饱受贬斥的后四十回在红学家眼里也有了新的色彩和内涵。

  用困厄失意、才华过人八个字足可概括高鹗的一生。落魄不遇,使他与曹雪芹有类似的人生体验;才华独具,使他的后四十回在众多续红之作中脱颖而出。以高鹗的见识与功力,如果他另写一部小说,肯定会得到更高的声誉,但他做出了续补《红楼梦》这种极富挑战性和冒险性的选择,与一位最优秀的天才作家并肩而立,接受后人并不友好的审视和品评。

  “天涯倦客楼头妇,一种消沉奈落何”。十分遗憾的是,因资料的缺乏,高鹗在我们的视野中只是个面目模糊的身影,从其夫子自道及其零星的记载中可窥见其生活人生的一鳞半爪。他虽中过举人、进士,可等他得到这些施展才学的资格时,已年过半百,油然而生夕阳之叹了。随后而来的内阁中书、顺天乡试同考官、江南道御史、刑科给事中等有职无权的谏官、学官官衔让颇有胸襟的高鹗感到失落和惆怅,在不少诗文中,他流露出一种“泥途悲潦倒”的感叹。早年的科场淹滞、晚年的平淡仕途使他始终处于悲苦困厄的心绪体验中,这使他能够在情感上理解和贴近曹雪芹,完成那个动人心魄的悲剧结局。一方面是“金粉飘零旧梦怀,凄凉往事付歌喉”,另一方面是“学邃才雄”,“誉满京华”。

  其过人的学识、出众的才华、生花的口才据说是“凡在有目,谅皆欣赏”,这也许是失意人生的一种必要补偿吧,否则,续补《红楼梦》将成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永恒感叹。

  此外,我们还知道高鹗为人忠厚,常常勖勉、规劝弟子们克尽忠孝,走举业之路。他的八股文写得很好,思力精到,笔力雄健。在诗文中,他还常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怀抹上一层佛老色彩。所有这些,我们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都可依稀感觉到。

  尽管直到今天红学家们对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归属问题仍然众说不一,比如有人认为其中有曹雪芹的残稿,但更多的人相信它出自高鹗之手,因为有比较可信的证据。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在其《赠高兰墅同年》一诗的自注中明确说:“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高鹗本人也写过一首题为《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的诗,抒发辛苦劳动后的感受。在程伟元《红楼梦序》、高鹗《红楼梦序》以及程、高合写的《红楼梦引言》中,也记述了高鹗的工作:“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至于高鹗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是修修补补,还是凭空营构,红学家们尽可以埋首穷究,互相诘难,但恐怕永远都不会有令人信服的最终结论,毕竟与《红楼梦》有关的谜团太多了。在没有新的材料推翻旧论之前,我们还是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全部归之于高鹗一人。

高鹗的生平

  高鹗(约1738~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六年(1801年)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为官两袖清风。高鹗除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外,另有诗文著作多种,《清史稿·文苑二》著录有《兰墅诗抄》,杨宗羲《八旗文经》著录《高兰墅集》,今俱佚。现存《兰墅十艺》(草稿本)、《吏治辑要》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簏存草》等。

诗词推荐

吝骄专恣讳言兵,祸本伊谁自种成。潮汛有时声转怒,权奸一死罚犹轻。道无起灭无今古,物有消虚有长盈。赞化正需豪杰手,华山深处卧升平。

婉约

环环清泚旱犹深,炳炳芙蓉近可寻。苍壁巧藏天影入,翠奁微带藓良侵。能供水石三秋兴,不负江湖万里心。照影独怜身老去,日添华发已盈簪。

婉约

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生民有恨将谁诉,花木无情只自红。莫把少年愁过日,一尊须对夕阳空。

婉约

医莫以人试,药能生死人。十失为一次,望而知谓神。尝闻秦医和,诊君知其臣。岂无肘后方,埋没随埃尘。韫师以愈疾,犹如臂屈伸。华佗医之良,思邈医之真。谁能不服药,一一如朱云。斯堂名十全,全人亦全身。方公谙药性,勇退盖此因。金玉不足宝,人生系悲忻。

婉约

东坡先生谪仙人,骑鲸海宇几十春。麾呵日月斥八极,笑触丰缺天不嗔。万里归来故无恙,诸公非复先朝臣。空令后世拜公像,洛阳宫阙今成尘。

婉约

悠然不觉岁时迁,楚水枫林系钓船。贫悴只如行卷日,衰迟忽过挂冠年。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赖有一筹差自慰,小儿笔墨日翩翩。

婉约

一雨天气清,暑事亮未酷。烦嚣念萧散,兹晨正休沐。篮舆试经行,胜概入遐瞩。纡余缘清溪,窈窕得幽谷。一岩四壁净,千仞落飞瀑。雷霆鞭蛰户,风雨撼林簏。光寒白虹下,势剧天河覆。缤纷曜冰雪,激射碎珠玉。危亭著佳处,尽日看不足。澒洞开心胸,眩晃新耳目。龙脐更奇事,滴滴

婉约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

婉约

鲁港当年傀儡场,六军尽笑贾平章。三声锣响三更后,不见人呼大魏王。

婉约

新梅雪裹依稀拆,爱日窗前迤逦长。漏泄东君好消息,分明遍界不能藏。但得到家田地稳,天无佛法可商量。

婉约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棹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

婉约

振袂芙蓉城里游,香风十里劝人留。瓦盆最恨廉泉陋,归与夸张定自羞。

婉约

秋花冬更开,夏实冬还结。物理性难常,人意自为孽。

婉约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蟠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婉约

荐九标佳节,中天驻翠舆。晨光清复道,秋色遍储胥。畦稻霜成后,宫橙露饱初。省收行步玉,拜赐俨华裾。曼衍来长乐,鸱夷下属车。帝韶仪瑞鶠,王藻躍恩鱼。霁雾供披拂,凉风助扫除。高杨穿叶外,仙菊泛花馀。寒入弓声厉,欢留酒算徐。神池原不浪,温树未曾疏。帝眷凭秋稼,臣心

婉约

春风夔子国,落日楚王台。江绕西陵下,云从上峡来。壮游今已遂,幽思独难裁。关塞犹戎马,吟边首重回。

婉约

梁园尘土着人腥,不似淮山照眼明。爱君心迹曾无系,一片孤云去就轻。

婉约

吉仗凶仪备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喧阗四海修同轨,未满君王孝养心。

婉约

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禾黍是亡国,山河归圣君。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

婉约

白首穷经恨不知,书生辛苦竟何为。一朝闻道无余事,若较寻常死亦迟。

婉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