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

十分娇处十分神,一度看来一度真。
数朵背翻如避客,几苞争向似迎人。
惟应玉树堪同价,不许琼花独离尘。
惆怅枝枝零落尽,满天风雨送残春。
¤

作品评述

《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是明代张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牡丹十分娇媚,十分神奇,
看一眼就觉得真实。
几朵花瓣像躲避客人,
几朵花蕾争相迎人。
它们应该与玉树一样贵重,
不应该让琼花独自离尘。
可惜每一枝枝都凋零,
满天风雨送走残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凋零的情景,并通过对牡丹花的形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诗中的牡丹花被形容为娇媚神奇,美丽动人。然而,时间不可逆转,牡丹花的美丽终将凋零,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牡丹花的特点和命运,通过对牡丹花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牡丹花的娇美与凋零相对照,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诗人通过牡丹花的凋零来暗示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忧伤之情。整首诗意境明朗,语言简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诗词推荐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直钩终日竟无鱼,钟鼓声中与世疏。若向湖边访幽拙,萧条四壁是闲居。

林叶净堪数,山蝉吟未休。今宵且趁月,明日恐惊秋。咽露忽沉树,因风旋入楼。念能枯得尽,总是不关愁。

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花开花落无人见,借问何人是主人。

颺下采樵斧,直入碓坊舂。一脚踏到底,黄梅信息通。

危楼年少记登临,老矣重来力不禁。风月欲谈嫌许事,山种不险似人心。淡烟衰草乡关远,细雨黄花节序深。虽有小诗行乐处,世无知己为谁吟。

近日延平创小斋,四方佳友为朋来。虽为书上究馀味,更要心中绝点埃。健德千年期不已,高标万变讵能推。直须义利途中办,宁使饥肠屡隐雷。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碧烟秋寺泛潮来,水浸城根古堞摧。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定远未封侯,发愤投其笔。老儒七十馀,豪秃手不释。才器有长短,志器各自适。遥思玉关外,万里风沙隔。

天末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

虽言嵩岳秀崔嵬,少降连枝命世才。南史两荣唯百揆,东闽双拜有三台。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虚说古贤龙虎盛,谁攀荆树上金台。

生长沧波中,收罗向书室。剡藤无不平,祗恐无椽笔。

三泉参错本儿嬉,认作参星转更痴。却笑世间真狡狯,古今能有几人知。

壁山老守似僧家,无酒无歌度岁华。

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绸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不寻蓬岛求仙药,肯羡铜山侈赐炉。独有平生嗜古癖,谁知东郭履全无。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