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张镃的《最高楼.初月》
拼音和注音
fú yún sàn , tiān shì bì liú l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琉璃:巴利语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浮云:1.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2.飘忽不定;3.骏马名等。
云散:像天上的云般四处分散。
碧琉璃:亦作'碧瑠璃'。碧绿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绿色的光莹透明之物。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原诗
浮云散,天似碧琉璃。月正是、上弦时。
姮娥蟾兔俱何在,广寒宫殿不应亏。
这神功,千万世,有谁知。甚只解、催人须鬓老。
更不算、将人情绪恼。撺掇酒,撼摇诗。
山头望伴疏星落,庭前看照好花移。
夜无眠,应笑我,怎如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