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赋二首

巢由善择富,四海不易牛。
古人耻苟得,一粟怀十忧。
谁云黄屋荣,可掩頳面羞。
那知井里蛙,锱铢重山丘。
肝肠果何罪,日夕森戈矛。
头曼岂不天,哀哉国为仇。

作品评述

《偶赋二首》是罗公升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偶赋二首

巢由善择富,
四海不易牛。
古人耻苟得,
一粟怀十忧。

谁云黄屋荣,
可掩顶面羞。
那知井里蛙,
锱铢重山丘。

肝肠果何罪,
日夕森戈矛。
头曼岂不天,
哀哉国为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沦丧、权力腐败以及国家兴衰的忧虑之情。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巢由善择富,四海不易牛”,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富人能够从容地选择巢穴,而底层人民却无法轻易改变自己的处境。接着,“古人耻苟得,一粟怀十忧”,表达了古代贤人们对于贪图小利的羞耻感和对于未来的担忧,强调了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对于长远利益的思考。

第二首诗描述了一种对于人们追求荣华富贵的批判。“谁云黄屋荣,可掩顶面羞”,黄屋指的是富贵之家,暗示了富人们追逐财富和地位的虚荣心。然而,这种虚荣并不能掩盖他们内心的羞愧。接下来,“那知井里蛙,锱铢重山丘”,蛙在井中,只能看到狭小的世界,对于更大的世界一无所知,但他们却以微小的成就自满,不明白山丘的壮丽。

最后两句“肝肠果何罪,日夕森戈矛。头曼岂不天,哀哉国为仇”,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和人民苦难的悲愤。肝肠果何罪,指的是为国家付出心血的人们,却常常遭受战乱和苦难。日夕森戈矛,暗指战争和冲突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头曼岂不天,表示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本应由天来决定,而不应该受到国家动荡的困扰。最后一句“哀哉国为仇”,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分裂和内乱的痛心和愤怒。

整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价值的追求和对于国家团结和和平的期望。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短视行为,呼唤人们应当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长远的利益,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诗词推荐

江月微云外,街泥小雨余。人如虚市散,灯似晓星疏。羁雁同身世,新霜上鬓须。明年更清绝,鱼火对茅庐。

赋感东征句,诗愁陟屺篇。生前九龄梦,眼底五朝天。锦告浑无恙,云车忽香然。不堪青竹笋,归路不迎船。

嗜好原如面目分,舍长取短亦深文。自关耆旧无新语,选外兰亭序未闻。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烟。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小楼今夜月重圆。

四方无事去,宸豫杪秋来。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

老齿皆脱落,十中无二三。存者一动摇,咀嚼宁复堪。荼荠均一咽,尽略苦与甘。世味非道腴,正尔不欲耽。

有计自安业,秋风罢苦吟。买山兼种竹,对客更弹琴。烟起药园晚,杵声松院深。闲眠得真性,惆怅旧时心。

淮南八月尚有莺,关关无异来时声。东风抬举如篁舌,何事经秋犹未绝。饥鸶病鹤亦能鸣,凤鸟不听何处说。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莫倚危栏学冻吟,英雄到此泪沾襟。纷纷只解毛锥子,毕竟何人办赤心。

北榭风轻爽醉襟,天涯摇落对登临。一篙寒浪船移浦,千尾残阳鸟赴林。倦客亭皋时远笛,早寒墟里渐疏碪。凭栏不觉休边角,暝气苍茫失半岑。

湖北终连北,辰州是古州。故家唯宋民,旧物有书不。几踏缘江路,频登小阁幽。虽微少陵句,不减浣花头。

秋蝉噪,声细又声长。饮罢闻风声不困,声声都了显行藏。使我起凄惶。堪嗟叹,模样是蜣娘。尚自超然蝉退去,为人宁忍昧三光。急急养铅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挂紫荷香。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不凉。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修以藏。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四海九州,以治以平。家德户行,靡刑靡兵。岂若后世,丧实存名。业岂无斋,论亦有堂。所习伊何,止于词

宝师本巴蜀,浪迹游淮海。定水湛虚明,戒珠炯圆彩。飘零乡县异,晼晚星霜改。明发又西征,孤帆破烟霭。

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伏儿郎筑作圩。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

落日长沙被鹏惊,愁来强把死生轻。洛阳才子何多涕,太息沾襟过一生。

鸟随牛后窥秧过,蝶趁蜂来慈菜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