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杨士奇的《送萧生下第南归》
拼音和注音
shào nián huái bǎo yè jīng jī , yòu xiàng míng shí xià dì gu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明时:阐明天时的变化。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
时下:时下shíxià目前。
京畿:(书)(名)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原诗
少年怀宝谒京畿,又向明时下第归。
蓟北莺啼春后满,淮南树色雨中微。
手披经史常忘食,家傍园林静掩扉。
终待秋风六翮健,九霄云净看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