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末近现代初祝廷华的《挽章君巩瓯四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sāng yú chí mù jīng shén bèi , kuàng fù jī chóu liǎng dì y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桑榆: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比喻晚年。
精神:(名)指人的意识、思维和一般心理状态:~文明|~面貌|~恍惚|~压力。[反]物质。②(名)宗旨;主要的内容或意义:领会文件~|贯彻会议~。
迟暮:(书)(名)比喻晚年:年近~。
两地:两处;两个地方。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祝廷华
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原诗
三字当年狱铸成,不堪回首祗吞声。
散沙莫合难申辩,孤掌徒擎憾未鸣。
碧海沈冤抱长恨,白头赍志了馀生。
桑榆迟暮精神惫,况复羁愁两地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