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翰苑台

翰苑台边拂旧题,岁华荏苒壮心违。
看萸喜得亲长健,对菊犹惭令未归。
秋水一江鸥共瘦,云山千里雁初飞。
宦情有暇无风雨,把酒相酬此会稀。

作品评述

《九日登翰苑台》是宋代诗人曾渊子所作,内容描述了登上翰苑台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

中文译文:
九月登上翰苑台,
拂去旧时的题字痕迹。
岁月荏苒,壮志难从,
看着延命草喜得亲密
长命健康,
对着菊花有些羞愧,
因为她们还没有回到故乡。

秋水中的江面凄凉,
共同感受到鸥鸟的瘦弱。
云山之间,
千里远飞的雁儿刚刚起飞。
此刻的我,
身为一个宦官,
没有风雨的打扰,
可以畅饮美酒,
以此回应这个难得一见的盛会。

诗意和赏析:
该诗通过描写登上翰苑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壮志难从的无奈之感。

诗中提及的“翰苑台”是指古代宫廷中的一座高台,诗人在此处观赏景色,思索岁月的流转。他拂去了台边的旧题字痕迹,象征着过去的事物已经过去,不应再执着于过去的忧愁和困惑。

诗中还描述了九月的景色,延命草已经长足了生机,但诗人却对菊花的未回感到些许惭愧。这种“对菊犹惭令未归”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对未完成的心愿和未实现的理想的遗憾和无奈之情。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秋水中江面的凄凉和云山之间雁儿飞翔的壮丽景象。他身为宦官,不受风雨的干扰,可以自在地饮美酒,与这个少有的佳会相应。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逸乐生活的向往和无忧无虑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象和自身境遇的描绘,寄托了诗人的无奈、遗憾和壮志未酬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逸乐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词推荐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绣衣公子宴池塘,淑景融融万卉芳。珠翠照天春未老,管弦临水日初长。风飘柳线金成穗,雨洗梨花玉有香。醉后不能离绮席,拟凭青帝系斜阳。

前旬小雨飞廉纤,今旬夜雨声满檐。高原草青花欲消,幽人意与春萧条。四山不复见桃李,开到梨花春有几。似闻城下野水生,正好浮舟烟雨里。

不知残雪是春光,起见轻云覆野塘。春草春江相妒绿,新莺新柳斗争黄。囊无太史新颁历,衣有容台旧赐香。但使清尊花底醉,任教白发镜中长。

武夷山骨插青冥,秀气中蟠产俊英。高似君平于市隐,穷如东野以诗鸣。骅骝老骋青云足,绿绮纯含太古声。顾我自忧衰病久,为君双眼暂时明。

绾章南北异,转首死生分。手泽空遗墨,书签冷旧芸。行须潘岳诔,碑已蔡邕文。身后无儋石,玄成似子云。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吾君英睿相君贤,其那寰区未晏然。明日翠华春殿下,不知何语可闻天。

谦德知二,器实瑚琏。动必几先,孰并其辩。一使存鲁,五国有变。终相其主,誉处悠远。

巴俗深留客,吴侬但忆归。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东县闻铜臭,江陵换祫衣。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昔尝与钱舍人登青龙寺上方,同望蓝田山,各有绝句。钱诗云:“偶来上寺因高望,松雪分明见旧山。”]

湛湛琴前酒,期自赏青春。胡为缄笑语,深念不思身。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心悲兄弟远,愿见相似人。江界田土卑,竞来东作勤。岁寒虚尽力,家外无强亲。杳窅青云望,无途同苦辛。

巴人远从荆山客,回首荆山楚云隔。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曲中历历叙乡土,乡思绵绵楚词古。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猿啼日暮江岸边,绿芜连山水连天。来时十三今十五,一成新衣已再补。鸿雁南飞报邻伍,在家欢乐辞家苦。天晴露白钟漏迟,泪痕满面看竹枝。

未尝无果菜,何至取吴中。祭我必土产,遗言敢不共。

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当昼火云生不得,一溪萦作万重愁。

四面湖光绝路岐,鸊鹈飞起暮钟时。渔舟不用悬帆席,归去乘风插柳枝。

少陵诗诧古来希,老病余生曷不归。不信神仙不信佛,死时惟裹破深衣。

此身如断蓬,飘萧随北风。钱塘一望地,家住西湖东。

荷山非不高,城里自不见。一登碧落堂,山色正对面。如人卧平地,跃起立天半。指挥出伏兵,万骑横隔岸。後乘来未已,前驱瞻已远。晨光到岩岳,人物俱蒨绚。绿屏纷开阖,翠旗闪舒卷。安得垂天虹,桥虚度云巘。老铃偶报事,郡庭集宾赞。匆匆换山巾,默默下林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