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长愁风雨暗离披,醉遶吟搅得几时。
唯有流莺偏称意,夜来偷宿最繁枝。

作品评述

《杏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王禹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风雨中独自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长久忧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长久的忧愁,风雨中暗暗地披散着。
我醉醺醺地绕着吟唱,不知过了多久。
唯有那流莺,特别称心如意,
在夜晚来临时,偷偷地栖宿在最繁茂的枝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孤独的感受。风雨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困扰,而杏花则象征着离别和寂寞。诗中的醉遶吟搅得几时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己的忧愁之中,无法自拔。然而,唯有那流莺在夜晚来临时,选择了最繁茂的枝头作为栖息之地,给予了作者一丝安慰和希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忧愁和孤独。同时,诗中的流莺也给予了读者一丝温暖和希望,使整首诗更具有共鸣和感染力。

作者介绍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诗词推荐

石城夸窈窕,花县更风流。簟冰将飘枕,帘烘不隐钩。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共笑鸳鸯绮,鸳鸯两白头。

君是三株树,子非两玉人。水南留步武,竹隐记风神。往者兄同弟,今焉越与秦。细哦诗语妙,如款笑谈真。

还丹功满气成胎,九百年来混俗埃。自此三山一归去,无因重到世间来。

总角嬉游处,重来转盼然。溪山犹昨日,朋友尽中年。旧话逢人说,新诗为客传。唤回风雨梦,犹记北窗眠。

冶父山门斋粥粗,文章佛法一时无。地炉些子无烟火,且与禅人乐有余。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竹林已萧索,客思正如雠。旧业吴江外,新蝉楚驿头。遥天疏雨过,列岫乱云收。今夕谁家宿,孤吟月色秋。

雨信清残暑,萧条古县西。早凉生浦溆,秋意满高低。前事虽堆案,闲情得溯溪。何言战未胜,空寂用还齐。

匣中古剑懒重磨,难遇知音学楚歌。老却杜鹃春不管,江南人远落花多。

试听楼头报几更,暗尘渐歇夜方清。但知贪赏千家月,不问滞留三里城。延得簪缨还洞府,移望星斗下瑶京。道心与俗元无碍,感耳何嫌下俚声。

风院帘垂飐翠旌,茂阴疎转表新晴。清和自是常年景,有底今番独拨人。

今夕知何夕,相逢莫漫愁。凉颸开北牖,新月挂西楼。重惜经年别,贪延数刻秋。明朝河汉隔,西向望牵牛。

瞿昙不解祖师机,却许狸奴白牯知。道人只要贫到骨,沈却黄金卖笊离。

步月下庭除,萤飞花影侧。露下不知寒,鸣蛩动秋色。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峨峨海中山,十二楼五城。仙人驷玉虬,径上凌紫清。中道忽回薄,珪符下玉京。彤幨曜白日,锦舆上头行。扶桑揽余辔,缓步宽作程。世间行己地,端亦胜蓬瀛。谁乎低着身,哑咤闻新莺。何如携令名,归以见母兄。用世无小大,千里亦民氓。少施五夸手,竚录屏风名。

衣钵登庸复旧毡,文王尚父赵平原。自从庆历到今日,只说开禧初改元。朝辟东斋广东阁,夜看南极照南园。九霞觞举先旬浃。却领千官寿帝垣。

秋分雷自合收声,白露明朝忽震霆。怪得坐中惊欲倒,邻墙老柳碎中庭。

三世一切佛,同入这窠窟。衲僧唤作辽天鹘。

晓阁疏钟午店鸡,客途风物剩堪题。葡萄引蔓青缘屋,苜蓿垂花紫满畦。雁塔雨痕迷鸟篆,龙池柳色送莺啼。前朝冠盖多黄土,翁仲凄凉石马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