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薛蕙的《杂体诗(其十四)郭弘农》
拼音和注音
xià shì jiǔ gāi nèi , fú yóu liáng kě jiē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蜉蝣:1.亦作"蜉蝤"。2.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3.比喻微小的生命。4.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5.犹浮蚁。浮于酒面上的泡沫。
薛蕙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原诗
瑶溪临赤岸,曾潭扬素波。
巨鳌冠蓬莱,玉堂映岩阿。
中有羽衣客,陵冈拾若华。
彷佛乘紫烟,缥缈吸翠霞。
灵妃奏妙曲,六虬驾云车。
西谒王母庐,东戏海童家。
下视九垓内,蜉蝣良可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