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卧濯足

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
云安市无井,斗水宽百忧。
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
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
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
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
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辞鞲。
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气浮。
土无重膇药,独以薪水瘳。
谁能更包裹,冠履装沐猴。

作品评述

《夜卧濯足》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长安大雪年时的生活场景和个人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躺卧洗脚,长安大雪年。
束薪抱被褥,云安市无井,水斗宽百忧。
如今我逃离空谷,孤城中高声呼啸着鸺鹠。
得到一些米就像得到珍珠,吃菜时不敢剩下。
何况还有松风的声音,釜鬲发出呼啸声。
盛米的陶罐深及膝,时而冷时而暖,投入其中。
明亮的灯火像爪子一样剪短,快得像鹰放弃捕鼠的装束。
天空低垂,热病的云层厚重,大地薄弱,海上的气息浮动。
土地上没有重要的药物,只能依靠薪水治愈病痛。
谁能再给我一些衣物,冠履和沐浴的装束。

诗意和赏析:
《夜卧濯足》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在长安大雪年的艰苦生活。诗中描述了作者的贫困困境和对生活的感慨。长安大雪年指的是北宋时期长安地区遭遇大雪的年份,这使得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

诗词的开头,以夜晚躺卧洗脚的场景揭示了作者清贫的生活环境。束薪抱被褥,云安市无井,水斗宽百忧,描绘了缺少清水的困境。其中云安市指的是长安城的一个地区,由于没有井水,人们只能依靠斗水取用,水源有限。

接下来,苏轼表现出自己的逃离欲望,他在空谷中高声呼啸,就像鸺鹠一样。这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不满之情的宣泄。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食物和生活物资的渴望。他将得到的米粮比作珍珠,强调不敢剩下食物,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珍视。他还描写了风声和炊具的声音,传递出他对自然声音的感知和对家庭生活的思念。

最后几句描述了天空低垂的景象和大地的脆弱状况。苏轼抱怨土地上没有重要的药物,只能通过薪水的治愈来缓解病痛。他希望有人能再给他一些衣物、冠履和沐浴的装束,以改善他的生活状况。

整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生活困境和对物质生活的渴望,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富裕生活的向往。苏轼以真实、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对社会的渴望。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苏轼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同时,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摹,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意境的丰富。

总体而言,《夜卧濯足》这首诗词通过真实而质朴的描写,反映了苏轼在长安大雪年的贫困生活和对物质条件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由和富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特色,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清风凛凛字人官,堪对弥天释道安。不日归朝狎鸳鹭,也须音问寄层峦。

治国兼耕岂理欤,阴谋乱政肆崎岖。仲尼若使为司寇,许子难逃两观诛。

樵斧和云斫,渔蓑带雪披。

乐岁饶嘉泽,荒山遍有秋。断云犹过雨,平陆自交流。香饭炊红软,嘉蔬荐绿柔。蝇营竟何事,老我即菟裘。

遐想云璈奏未央,璇舆金录庆生商。九光霞里停仙仗,万岁声中奉帝觞。天上擗麟供乐事,人间舞凤侈恩光。小臣愿效华封祝,试颂灵椿寿圣皇。

车徐行,马后驰,天寒游子来盱眙。功名邂逅未可知。生身毕竟要何为。既不起草黄金闺,又不侍宴白玉墀。何不夜投将军飞,劝上征伐鞭四夷。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安能生死困毛锥,八韵作赋五字诗。金牌郎君黄头儿,有眼不忍重见之。志大才疏浩无期,逢人举似人笑嬉。

生平多智足兴刘,奇秘终贻正大羞。若使托孤权独任,未知诛吕若为谋。

三朝风迹号名臣,十道宣劳德在民。大笔有功争造化,宏才无地展经纶。方登青琐瞻天近,又驾朱轓抚俗频。宸眷正隆时望重,伫趋严召秉陶钧。

泮林堂后面峥嵘,不道诗书恨未平。瓜蔓深坑余鬼哭,此间学校倚秦城。

十里甘泉卤簿新,即时天借雪清尘。光含九陌疑无暝,花拂千旗旋作春。夹路綵楼偏著粉,中天峣阙更成银。绛驺案仗传呼盛,宁似梁王不悦辰。

澹云不雨翳朝曦,帘幕沉沉燕子归。细起一炉香雾润,犹扶酲困怯单衣。

月夜乘醉来,垂竿曲溪曲。水清无寸鳞,钓得半轮王。

老夫山居花绕屋,南齐杏花北齐菊。青春二月杏花开,抱瓶醉卧锦绣堆。凉秋九月菊花发,自折寒枝插华发。湘累落英曾几何,陶令东篱未是多。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就中更有一丈黄,霜葩月蕊耿出墙。饮徒亡酒寻不得,寻得一身花露香。如今小寓咸阳市,有口何曾问花事。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今日辞门馆,情将众别殊。感深翻有泪,仁过曲怜愚。晚镜伤秋鬓,晴寒切病躯。烟霞万里阔,宇宙一身孤。倚马才宁有,登龙意岂无。唯于方寸内,暗贮报恩珠。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叮咛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红纷团枝一万重,当年独自费东风。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出郭及初旭,郊原豁寒晴。云净空既碧,霜明湖更清。萧萧众木下,杳杳孤鸿鸣。安得陶谢手,作诗替丹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