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世贞的《元驭宗伯留赏菊忽有紫牡丹一株异而赋之》
拼音和注音
zhī gōng dà shì chūn qiū bǐ , néng qiǎn fēng guāng bìng cǐ sh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春秋:(名)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②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曾由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③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此时:这个时候,现在。
风光:(名)风景;景象:北国~|~秀丽。[近]景色|风景。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原诗
学士银鱼焚不迟,居然陶令傍东篱。
谁云晚节无三友,忽许天香借一枝。
赐紫独应夸彩服,配黄双可荐金卮。
知公大是春秋笔,能遣风光并此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