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刑留近岁。
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
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
使君坐啸清梦余,几叠衣纹数襟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

作品评述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绘画家吴生的艺术才华以及他在世间的境遇。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丹青技艺已经衰退,人物形象难以传世。
他常常模仿市井百姓画作皇家贵族,画家的身份只能是无名小卒。
吴生已经去世,他的技艺不再传承,不再有人能够继承。
如今世间变化无常,仿佛波涛翻滚海洋般汹涌激荡。
细细观察他的画作,每一个线条的转折和细微之处都能得到完美的表达。
这让人明白真正的艺术在于捕捉微妙之处,而不是盲目追求浮华和虚荣。
似乎听闻他留下了一幅作品在汝州的海边,古老的墙壁上留下了他的蜗涎,令人感动得落泪。
他放弃了财富和名利,用自己的力量来扶持建筑物,就像浮云在新的晴朗天空中变幻无常。
使君坐在那里陶醉于清澈的梦境中,重叠的衣纹数着他内心的喜悦和愉悦。
在未来的时代,当人们来缅怀古人的时候,或许只会记得他是东坡的弟弟,但他的名字至少还能记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吴生这位绘画家的艺术才华为主线,表达了苏轼对真正艺术精髓的思考和对艺术家命运的关注。诗中通过对吴生的画作和他的处境的描绘,展示了苏轼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思考。

苏轼通过形容丹青技艺的衰落,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艺术的冷漠。吴生作为一个才华出众的画家,却只能模仿市井百姓的画作,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赏识。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家的局限和不公平待遇。

诗中通过对吴生画作的细致观察,强调了真正艺术的精髓在于细微之处的捕捉和表达。苏轼认为,艺术家应该注重细节,用心去观察和描绘,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华丽和虚荣。他对吴生技艺的赞美,也暗示了苏轼对真正艺术的追求和理解。

诗中还描述了吴生放弃个人利益,用自己的力量来扶持建筑物的情景,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这也是苏轼对艺术家的赞扬和对艺术家境遇的思考。

最后几句诗则展示了苏轼对吴生的敬佩和对他的记忆。虽然在后人眼中,他可能只是东坡的弟弟,但苏轼希望人们至少还能记住他的名字,以表达对这位艺术家的尊重和纪念。

这首诗词通过对吴生的描写,反映了苏轼对艺术与社会、个人命运的思考。他强调真正的艺术在于细致的观察和表达,而不是追求外表的虚华。同时,他也呼吁社会对艺术家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注,不让真正的才华黯然无闻。

整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思辨风格展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家命运的关怀,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父子不传,百无一有。狭路相逢,推门落臼。

店傍栽紫薇,颜色斗江霞。我家庭下树,归日正开花。

枯木岩前不受寒,几曾披腹诧琅玕。春风何限间花草,岁晚贞心要耐看。

云罩觚棱斗影寒,一丛香压玉栏干。东皇用意交裁剪,留待君王驻跸看。

憭慄霜华六幕空,丹萸成佩菊芬丛。香浮彭泽仙巾酒,影落龙山宴帽风。诗笔娱情真泣豆,舞腰回节更惊鸿。夕阳峣榭愁重顾,不见舂陵旧郁葱。

妙语差肩落燕泥,亨涂骧首化龙堤。敢酬阁老惭非杜,适见夷吾不为齐。趣觐可无三节召,送行那有一钱赍。功名自是平生志,旃罽为庭正可犁。

适意极春日,南台披薜萝。花光晴漾漾,山色昼峨峨。湘水美人远,信陵豪客多。唯凭一瓢酒,弹瑟纵高歌。

绝壁千寻俯雪潭,春花秋草有(上髟下监)鬖。当年误著蒲团坐,惹得人称马祖岩。

泛舟南北两湖头,到处青幽不用求。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

雪后清风特地斜,柳条疏瘦未藏鸦。与君试去探春信,看到梅梢第几花。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黄

雪芽近自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它年奇事记三人。

四山飞雪正漫漫,蓑笠何人把钓竿。六月披图方执热,风随玉麈不胜寒。

去年春旱种不移,后来虽雨那及时。至今田野有菜色,麦熟未救民啼饥。今年雨泽知时好,出水身针随处早。晴无十日雨辄随,雨及一犁日还杲。天心一念本好生,去年今年何爱憎。古来藏室五千字,每叹凶年由大兵。只今崆峒才小熟,沟壑未甦犹五六。兵端倚伏讵可量,且原藩篱谨西蜀。

未把浮沤阅世间,蓬莱一水隔三山。试穷千里登临日,望断青山白鸟还。

海棠已试十分妆,细看妖娆更异常。不得与君同胜赏,空烧银烛照花光。

岁岁做生朝,只是儿孙捧酒。今岁丝纶茶药,有使人双授。圣君作事与天通,道有便真有。老去不能宣力,只民编分寿。

林薮发枯山敛眉,凛秋岂但楚臣悲。翩翩莺燕知何往,猎猎鹰鸇正得时。残雨晓添衣气润,新寒夜厌漏声迟。悲风入调须频奏,妙趣惟庆心自知。

昔在秦少游,许我同门友。掘狱无张雷,剑气在牛斗。今来见令子,文似前哲有。何用相浇泼,清江绿如酒。

入开图籍底须箝,谁校蓬山三万签。有竹两窗聊下榻,为梅一笑几巡檐。虎头食肉亦安用,熊掌与鱼那得兼。好事人来勤载酒,纵无奇字不渠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