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监庙

帝里从游情最亲,江头一别几经春。
追思语笑恍如昨,时枉音书宁厌频。
忧患自嗟非故我,昂藏不复见斯人。
每哦风月无边句,西望潸然泪满巾。

作品评述

《挽李主簿长民二首》是宋代廖行之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作者对朝廷官员李主簿长民的思念和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李主簿长民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廖行之

帝里从游情最亲,
江头一别几经春。
追思语笑恍如昨,
时枉音书宁厌频。

忧患自嗟非故我,
昂藏不复见斯人。
每哦风月无边句,
西望潸然泪满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李主簿长民的深情追思和离别之痛。作者提到了自己与李主簿长民相识的场合,以及他们自别后度过了多少个春天。无论是在回忆中还是在书信中,作者总是忍不住笑谈往事,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作者与李主簿长民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这让作者感到痛苦和惋惜。每当作者想到他们曾经一同赞美风月之美的时刻,作者不禁向西望,泪水涌满眼帘。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李主簿长民的思念之情。诗人以亲切的口吻描述了两人相知相交的情景,将离别的时间与江头的春景相对照,使得离别之苦更加深刻。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内化为对李主簿长民的忧虑和惋惜,认为忧患并非自己的原因,而是因为无法再见到这位朋友。最后,作者以感伤的心情回忆起他们一同欣赏风月之美的时刻,流露出深深的情感。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念和离别之情的强烈触动。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诗词推荐

师是浮云无著身,我居尘网敢相亲。应从海上秋风便,偶自飞来不为人。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河擘双流岛在中,岛中亭上正南空,蒲根旧浸临关道,沙色遥飞傍苑风。晴见树卑知岳大,晚闻车乱觉桥通。无穷胜事应须宿,霜白蒹葭月在东。

龟灵鹤爽一臞仙,膝上横桐漱玉泉。闻道妙堂访耆旧,未容归种石庄田。

六龙初展义,七圣尽陪游。塞外狼烟起,军中羽檄稠。汉帷方借助,庄壑忽沉舟。不奈良臣死,秦医亦漫求。

姨母比苦胫,涉秋今若何。音书君定密,离苦我何多。凫舄思文瑞,灯窗想骥和。何以俱款集,未厌数经过。

一叶春王拆瑞筇,八斋西省夕香浓。多年不宿金闺署,半夜再闻长乐钟。却展旧编探史汉,更惭高步接夔龙。十思三省无荒豫。千载亨辰岂易逢。

整六十三岁,三月良辰,十一日贺。瑞气祥云,香烟重锁。此际高穹,选降星郎,又天花乱妥。冰玉形容,神仙标格,有谁知那。谨告贤兄,今为见在,名利荣华,石中明火。猛出凡笼,顿悉除人我。自在逍遥,全真真乐,把无常*。*摘蟠桃,蓬莱旧呼,同行则个。

三风悬崖插匦船,春秋八百又千年。不知天地黄心木,控鹤仙人肯汝怜。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方流桃花坞,窈窕入壶天。碧城当岩岫,清湾如涧泉。风月欲无价,聊费四万钱。雪后春事起,红云蜂蝶边。西城如西塞,桃花古来多。钓艇鳜鱼肥,前身张志和。烟霏几白鹭,风雨一绿蓑。清江韵新引,清绝胜阳阿。

濒海人居不事田,生涯清白是家传。雷鸣山麓潮横雪,津出泥沙卤泛莲。冰玉色承熬炼力,蕨薇滋藉合和缘。舌头妙有圆通眼,坐断丛林五味禅。

莫向隋宫问六朝,琼枝玉蕊已烟消。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山门寂寞唐栖寺,别去闲居又一年。草暗暮田君雁远,花明春院一僧禅。云房夕磬浮清雨,水殿寒灯宿细烟。作得诗成无寄处,几回遥认隔溪船。

未曾牛出定盘星,多少行家怨不平。待昨权衡来就手,方知斤两自分明。

斜日空庭暮,幽闺积恨盈。细风吹帐冷,微月度窗明。怨坐啼相续,愁眠梦不成。调琴欲有弄,畏作断肠声。

登临倚木末,下瞰鱼龙宫。我方解墨绶,着身丘壑中。翩然一清游,飞舄可御风。前瞻凤山尾,老衲如懒融。见处诣实际,非色仍非空。笑我蜡屐行,亦与玩物同。燕坐不出门,心游妙高峰。

孟氏至诚通竹笋,姜诗纯孝感渊鱼。古人常欲养志意,君子不唯全发肤。有妹言归奉箕帚,仰谁出力助葭莩。等闲亲鬓贫中白,自悔从来色养疏。

秋风飒飒孟津头,立马沙边看水流。见说武王东渡日,戎衣曾此叱阳侯。

为君昔作伤心画,妙迹何劳劫火焚。今日图成浑不似,胭脂和泪落纷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