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杂兴(其十)》
拼音和注音
rú hé gāo liáng shì , fú shì shǐ rén b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膏粱:(名)①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饭菜。②比喻有钱人家:~子弟。
如何:(代)怎么;怎么样:此事~解决?|结果~?
拂拭:(动)①掸掉或擦掉(尘土等)。②轻轻地摩擦:柳丝~着静静的水面。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古今一旦暮,俯仰成兴衰。
不见桑榆云,千里相蔽亏。
黄金苦易尽,红颜安可为。
如何膏粱士,拂拭使人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