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竹外茅斋橡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
匡床曲几坐终日,万叠青山一老僧。

作品评述

《偶作》是明代诗人全室宗泐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禅意为主题,通过描绘茅斋橡树下的亭子、莲叶和菱草,以及坐在曲几上的老僧和青山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宁静、超脱尘世的禅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竹外茅斋橡下亭,
半池莲叶半池菱。
匡床曲几坐终日,
万叠青山一老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场景,茅斋建在竹林之外,亭子下种着莲叶和菱草。诗人坐在曲几上,整日不离,感受着这个环境带来的宁静和安宁。他眺望着连绵起伏的青山,看到了千重叠翠的景象,同时也看到了坐在其中的一位老僧。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和追求。茅斋代表着禅修的住所,橡树下的亭子和池塘中的莲叶、菱草则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作者坐在曲几上,表示他专注于禅修,并且一直坚持着。青山象征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而老僧则代表着智慧和禅宗的传承。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寂静禅境的追求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的融合,静心思考,与诗人一同感受禅境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推荐

一年勾漏守,寻尽洞中天。佛记庐藏用,仙坛葛稚川。醒心西驿水,烧眼碧池莲。我岂无新事,诗碑与酒泉。

家盛翻嘉遁,谁同物外情。徵君为密友,内翰是难兄。静论儒宗服,狂歌侠少惊。道装轻紫绶,酒旆胜红旌。将相慵趋谒,渔樵喜送迎。门开紫阁色,歌枕漕河声。野鹤听调瑟,沙鸥看濯缨。烟霞连杜曲,桑柘接昆明。丹诀皆亲写,芝田忽目耕。终须尽室去,相并掩柴荆。

昔遇高皇起众材,姓名曾得厕邹枚。年踰八十犹赊死,却伴邻翁斸芋魁。

雨歇见青山,落日照林园。山多烟鸟乱,林清风景翻。提携唯子弟,萧散在琴言。同游不同意,耿耿独伤魂。寂寞钟已尽,如何还入门。

凤环捧席带香屏,鲸杯倚枝和云卷。

柴门一闭动经旬,何许书来来得新。骆驿诏除频宠渥,是知明圣识忠良。都司万事无不理,一语九州当致康。况此十年门下士,反从勾漏吊沉湘。

乘兴访遗基,扁舟宿烟渚。水净写天形,山空答人语。风篁自成韵,霜叶纷如雨。寒亭暮响清,饥猿夜啼苦。疑将洞府接,似与人寰阻。不羡重城中,喧喧听笳鼓。

北关落日送船行,欲到嘉兴天已明。睡起一河冰片满,槌琼摐玉梦中声。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青霭长不灭,白云闲卷舒。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蹰。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馀。何当解维絷,永托逍遥墟。

贵仕龟钻笑,闲居马脱鞿。冠尘昏旧制,带眼剩新围。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掩关灰木坐,休示季咸机。

两耳卓朔口门窄,两眼皮薄鼻露竅。一生大本谩澜翻,何曾唱得胡家调。

淮海岁方新,层阴便浃辰。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野鸟千声异。江芜一色匀。农区田溜满,偏慰守藩臣。

蜀都春色渐离披,梦断云空事莫追。宫阙一城荒作草,王孙犹自醉如泥。谁家玉笛吹残照,柳市金丝拂旧堤。可惜锦江无锦濯,海棠花下杜鹃啼。

径李浑穠白,山桃半淡红。杏花红又白,非淡亦非穠。

水寒孤棹触天文,直似乘槎去问津。纵使碧虚无限好,客星名字也愁人。

谷阳门西路,瀄汩澍清川。舟舻相萦带,蒲荷亦芊绵。依依望江渚,漠漠盻湖田。湖田今有秋,老稚饭红莲。此实父母邦,乱离乃弃捐。垂老幸得归,不识陌与阡。卜筑愿兹始,逍遥终百年。

才到松陵即是家,便须洗盏泛流霞。软红尘里风波恶,不似江舻与海槎。

翡翠林梢青黛山。小楼新罨画,卷珠帘。碧纱窗外水挼蓝。凭栏处,相对玉纤纤。人散酒阑珊。夜长都睡皱,唾花衫。一弯残月下风檐。凌波去,罗袜步蹁跹。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汗褪香红雪莹肌。装馀静丽雾裁衣。晚凉新浴倚栏时。帘卷轻风斜虿发,杯深新月坠蛾眉。此时风味许谁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