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
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作品评述

《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
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对时局和家族遭遇的感慨之作,表达了他对友谊、兄弟情谊以及家族荣誉的思考和痛惜。

诗的开头,辛弃疾向君主表达自己的心声,他说尺布仍然可以用来缝制衣物,斗粟(一种量米的容器)仍然可以用来磨碾谷物。这里隐喻着即使时局动荡,人们的生活仍在继续,但这种表面的平静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

下一句表达了人间的友谊和兄弟情谊的尊贵。虽然世间的朋友仍然能够和睦相处,但历史上的兄弟却经常无法相容,这是对人情冷暖和家族纷争的反思。

接下来,辛弃疾提到了棣华诗,表达了对已故的二叔(辛弃疾的叔父)的悲伤之情,并吊唁了周公(辛弃疾的祖父)。他长叹息,感叹自己所处的时代局势严峻,形势紧迫。他再次深深地叹息,豆萁(指豆类和稻草)被煎熬,正流泪。这里用豆萁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家族的遭遇,抒发了辛弃疾对家族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形状不同但气质相同的思想。周家五世将军后代表了辛弃疾家族的世代忠诚和荣耀,指的是辛弃疾的先祖辛弃疾(周瑜),他以忠诚和英勇著称。前江千载义居风表示辛弃疾家族在江湖中赢得了千百年来的声誉和地位。辛弃疾希望观看明朝的崛起,丹凤诏和紫泥封的表述指的是希望明朝能给他家族以荣耀和保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谊、家族和时局的反思,表达了辛弃疾对个人命运和家族荣誉的忧虑和期许。他以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展示了对家族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兄弟情谊和友谊的珍视。这首诗既是《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是辛弃疾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对时局和家族遭遇的感慨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君听着,尺布仍可用于缝补。
斗粟亦可用于磨碾。
人间朋友还能和睦相处,古往今来的兄弟却常常不合。
吊唁悲悼棣华的诗,为二叔哀叹,为周公表示哀悼。
长长的叹息,倾诉着对前途的急切期盼。
更深的叹息,用豆荚和稻秆煎熬,真切地流泪。
形态各异,但气质相同。
周家五世后裔,前江千年的忠诚居住之风。
展望明朝的兴起,丹凤诏书,紫泥封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当前时局和家族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辛弃疾向君主表达自己的心声,说尺布仍然可以用来缝补衣物,斗粟(一种量米的容器)仍然可以用来磨碾谷物。这里隐喻着即使时局动荡,人们的生活仍在继续,但这种表面的平静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

接下来的一句表达了人间的友谊和兄弟情谊的可贵。虽然朋友之间仍然能够和睦相处,但历史上的兄弟却常常无法相容,这是对人情冷暖和家族纷争的反思。

之后,辛弃疾提到了棣华的诗,表达了对已故的二叔(辛弃疾的叔父)的悲伤之情,并为周公(辛弃疾的祖父)表示哀悼。他长长地叹息,倾诉着对未来的急切期望。更深的叹息,则以豆荚和稻秆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家族的遭遇,真切地流泪。这里用豆荚和稻秆的形象来比喻家族的悲苦和困境,抒发了辛弃疾对家族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外表不同但内在相同的思想。周家五世的将军后裔代表了辛弃疾家族的世代忠诚和荣耀,指的是辛弃疾的先祖辛弃疾(周瑜),他以忠诚和英勇著称。前江千年的忠诚居住之风表示辛弃疾家族在江湖中赢得了千百年来的声誉和地位。辛弃疾希望展望明朝的兴起,丹凤诏书和紫泥封印象征着他对家族荣誉和保护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谊、家族和时局的反思,表达了辛弃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侯门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下帘宾馆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高楼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高楼

科斗忽安在,蛙声豪有余;虽成两部乐,恨失一编书。忿怒缘何事?号呼可奈渠。厨人不遐弃,犹得伴溪鱼。

高楼

人生禀一气,自微而至著。不问富与贫,不论新与故。自有形影初,我便相亲附。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偶与我有缘,同生复同住。幸我所依人,造理仍知数。身虽未溘然,已办周身具。得酒即忘怀,宁复顾毁誉。醒即看云眠,目送孤鸿去。我亦得安闲,不忧

高楼

家食城南擅独贤,夜占奎壁半移躔。东风绛帐浑閒事,先世青毡是宿缘。

高楼

峰岭互出没,江湖相吐吞。园林浮海角,台殿拥山根。百里见渔艇,万家藏水村。地偏来客少,幽兴秪桑门。

高楼

先生秀句满天东,二子缘渠再得穷。诗礼向来堪发冢,孙刘能使不为公。炎方瘴疠避轩豁,故国山河开始终。传语元龙要相识,江湖春动有来鸿。

高楼

杜鹃啼断洛阳桥,心与萍流絮与飘。风雨故都同死梦,山林晚景十年饶。相逢得醉有今日,万事忘言付落潮。见说隐居归我里,尚堪鸡黍狎招邀。

高楼

龙泉二李继謪仙,朝议朝散相後先。凤雏二妙继乃祖,宗儒师儒贤弟昆。手种兔目今几年,日茹叶淘呻断编。阴似王家三树绿,异时官职追前躅。花作唐人八月黄,来岁能书催趣装。

高楼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高楼

渚荷花,醉中走笔用篁栗韵庚寅宝镜缘空,玉簪点水,荡摇千顷寒光。正江妃月姊,斗理明妆。扶阑一笑开诗眼,少容我、吟讽其旁。一川风露,满怀冰雪,云海弥茫。不妨倚醉乘狂。问天公觅取,几曲渔乡。听小楼哀管,偷弄初凉。夜深欢极忘归去,锦江酿透碧_香。对花无语,花应笑

高楼

端居洗尘虑,细读渊明诗。畴昔慕此翁,寤寐忘调饥。此翁非诗人,而有天然姿。纷纷世事中,采采黄菊枝。此语人共赏,此意畴复知。知即公之徒,高风接皇羲。

高楼

雨余湖色静,杂树晓氲氲。空水遥难辨,山花近渐分。叶齐增岸影,鱼聚矗波纹。日出林光白,英英散宿云。

高楼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高楼

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高楼

卜岁之初,我迎春祗。孰克侑乡,日古宓戏。于皇宓戏,万世之德。再拜稽首,敢爱斯壁。

高楼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闉。

高楼

野色宽围四缭墙,一穿林径百忧忘。浓花细草青春半,语燕游蜂白日长。寄兴不知诗笔倦,惜时犹喜酒杯香。席间数点残英坠,万片随风此滥觞。

高楼

青萝白石扉,霞薄动春晖。鹤去书空在,凫閒舄自飞。骖鸾仙驭远,出岫昔心违。拂衽雄风动,犹疑御寇归。

高楼

茂材异等竟无闻,教耨明耕却有人。能旱能风须记取,汉家元气太宗仁。

高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