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
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作品评述

《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
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对时局和家族遭遇的感慨之作,表达了他对友谊、兄弟情谊以及家族荣誉的思考和痛惜。

诗的开头,辛弃疾向君主表达自己的心声,他说尺布仍然可以用来缝制衣物,斗粟(一种量米的容器)仍然可以用来磨碾谷物。这里隐喻着即使时局动荡,人们的生活仍在继续,但这种表面的平静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

下一句表达了人间的友谊和兄弟情谊的尊贵。虽然世间的朋友仍然能够和睦相处,但历史上的兄弟却经常无法相容,这是对人情冷暖和家族纷争的反思。

接下来,辛弃疾提到了棣华诗,表达了对已故的二叔(辛弃疾的叔父)的悲伤之情,并吊唁了周公(辛弃疾的祖父)。他长叹息,感叹自己所处的时代局势严峻,形势紧迫。他再次深深地叹息,豆萁(指豆类和稻草)被煎熬,正流泪。这里用豆萁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家族的遭遇,抒发了辛弃疾对家族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形状不同但气质相同的思想。周家五世将军后代表了辛弃疾家族的世代忠诚和荣耀,指的是辛弃疾的先祖辛弃疾(周瑜),他以忠诚和英勇著称。前江千载义居风表示辛弃疾家族在江湖中赢得了千百年来的声誉和地位。辛弃疾希望观看明朝的崛起,丹凤诏和紫泥封的表述指的是希望明朝能给他家族以荣耀和保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谊、家族和时局的反思,表达了辛弃疾对个人命运和家族荣誉的忧虑和期许。他以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展示了对家族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兄弟情谊和友谊的珍视。这首诗既是《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是辛弃疾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对时局和家族遭遇的感慨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君听着,尺布仍可用于缝补。
斗粟亦可用于磨碾。
人间朋友还能和睦相处,古往今来的兄弟却常常不合。
吊唁悲悼棣华的诗,为二叔哀叹,为周公表示哀悼。
长长的叹息,倾诉着对前途的急切期盼。
更深的叹息,用豆荚和稻秆煎熬,真切地流泪。
形态各异,但气质相同。
周家五世后裔,前江千年的忠诚居住之风。
展望明朝的兴起,丹凤诏书,紫泥封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当前时局和家族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辛弃疾向君主表达自己的心声,说尺布仍然可以用来缝补衣物,斗粟(一种量米的容器)仍然可以用来磨碾谷物。这里隐喻着即使时局动荡,人们的生活仍在继续,但这种表面的平静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

接下来的一句表达了人间的友谊和兄弟情谊的可贵。虽然朋友之间仍然能够和睦相处,但历史上的兄弟却常常无法相容,这是对人情冷暖和家族纷争的反思。

之后,辛弃疾提到了棣华的诗,表达了对已故的二叔(辛弃疾的叔父)的悲伤之情,并为周公(辛弃疾的祖父)表示哀悼。他长长地叹息,倾诉着对未来的急切期望。更深的叹息,则以豆荚和稻秆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家族的遭遇,真切地流泪。这里用豆荚和稻秆的形象来比喻家族的悲苦和困境,抒发了辛弃疾对家族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外表不同但内在相同的思想。周家五世的将军后裔代表了辛弃疾家族的世代忠诚和荣耀,指的是辛弃疾的先祖辛弃疾(周瑜),他以忠诚和英勇著称。前江千年的忠诚居住之风表示辛弃疾家族在江湖中赢得了千百年来的声誉和地位。辛弃疾希望展望明朝的兴起,丹凤诏书和紫泥封印象征着他对家族荣誉和保护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谊、家族和时局的反思,表达了辛弃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已别重成见,重来那得长。顺流听虢虢,冷日对荒荒。既历冰霜至,还忧雨露至,还忧寸露雱。去留俱有念,搔首漫彷程。

高楼

囊集暮云篇,行行肯废禅。青山买未暇,朱阙去随缘。茗试幽人井,香焚贾客船。淮流迟新月,吟玩想忘眠。

高楼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高楼

苏子诗如刃发硎,十章入耳韵泠泠。文章三昧无多子,只守君家旧典刑。

高楼

颓然掩户不妨奇,又赋幽居第二诗。大药鼎成令虎守,精思床稳用龟搘。壶中自喜乾坤别,局上元知日月迟。更就群童闲錾草,人间何处不儿嬉?

高楼

祖席驻征桡,开帆复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船去鸥飞阁,人归鹿上桥。别离惆怅泪,江鹭宿红蕉。

高楼

曾读桐江路上题,斯文便合请君司。向来吴会连朝语,晚岁扬州七字诗。忧世自怜闻道晚,论心犹恨结交迟。帆樯百里孤吟罢,坐爱雄风约雨师。

高楼

每向招贤看典刑,中间人物似零丁。只因朋党排诸老,无复纷纶任五经。一节何如归帝所,赐环元不为郎星。古来官职论车斗,只有忠嘉可篆铭。

高楼

闻道华亭已解围,亲朋消息未全知。君归为遣书来报,细说从初丧乱时。

高楼

并辔游人任往来,透墙春色已安排。花时却记梅前事,秀水如何不永怀。

高楼

秃尾驴嘶小市门,侧蓬帆过古城村。此生感慨知何限?斗酒新丰不足论。

高楼

弈边忘日月,况复遇神仙。石上无多著,人间几百年。指枰如料敌,落子欲争先。想尔腰柯烂,回头亦骇然。

高楼

文字无穷才有穷,可能纖艳敌浑雄。蚤知大将坛场峻,晚作邻翁保社同。臣向雠书曾殿北,君公避世且墙东。男儿遇合由时命,岂必诗名满六宫。

高楼

闲中一片□□□。□□□□□。□□□澄秋水,明月夜□□。□□□,□□□。□□□。鹤长凫短,前定难□,□□□□。

高楼

冷叶啼螀声恻恻。银床晓起清霜积。魂断江南烟水国。书难得。想思此意无人识。绿鬓金钗年少客。愁来懒傍菱花仄。雾阁云窗闲枕席。情何适。杯盈珠泪还偷滴。

高楼

玉树晓飞香,待倩它、和愁点破妆镜。轻嫩一天春,平白地、都护雨昏烟暝。幽花露湿,定应独把阑干凭。谢屐未蜡,安排共文鹓,重游芳径。年来梦里扬州,怕事随歌残,情趁云冷。娇眄隔东风,无人会、莺燕暗中心性。深盟纵约,尽同晴雨全无定。海棠梦在,相思过西园,秋千红影。

高楼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高楼

清人耳目中流水,壮客精神两岸山。

高楼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烦冤寝不得,夏夜长于秋。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光阴坐迟暮,乡国行阻修。身病向鄱阳,家贫寄徐州。前事与后事,岂堪心并忧。忧来起长望,但见江水流。云树霭苍苍,烟波澹悠悠。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

高楼

但嗟识君迟,不恨春风恶。风恶舟未前,置酒共谈谑。渔歌还浦头,斜日下洲角。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高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