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林弼的《赠温县尹(其二)》
拼音和注音
jì zú qǐ néng yān bǎi lǐ , zàn bù yáng chūn dào sāng zǐ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岂能:岂能qǐnéng怎能;哪能我岂能反对?
百里:一百里。谓距离甚远。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看'百里之命'。亦谓地小。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借指县令。宝剑名。复姓。春秋秦有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阳春:(名)指春天:~三月。
林弼
不详
原诗
南邑如斗事如毛,况有连岁兵旅劳。
温侯胸有文武韬,抚民练兵无绎骚。
三年去思民愿借,共分得请薇垣下。
政纲综治无紊烦,民瘼补苴罔漏罅。
棠梨满路花重开,喜见竹马儿童来。
三尺神光射星斗,一扇仁风清瘴霾。
骥足岂能淹百里,暂布阳春到桑梓。
明当五邑苏巅崖,恩波浩荡双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