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盂峰

农家辛苦靳逢年,谁似僧家饱饭眠。
留得巾盂为老伴,丰年常在粥盂边。

作品评述

诗词:《钵盂峰》
朝代:宋代
作者:陈岩

农家辛苦靳逢年,
谁似僧家饱饭眠。
留得巾盂为老伴,
丰年常在粥盂边。

中文译文:
农家辛苦靳逢年,
谁能像僧家一样吃饱饭后安然入眠。
保留下巾和盂作为老伴,
在丰收的时候常常陪伴在粥盂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农家与僧家的生活对比,并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

首先,诗中提到了农家的辛苦。农民靳逢年代表了广大农民阶层,他们辛勤劳作,每年都要经历辛苦的农事劳作,耕作、种植、收割等。这一描绘展示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劳动的艰辛性。

接着,诗中对比了僧家的生活。僧人作为一种宗教群体,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他们依靠信仰和施舍维持生计。诗中提到僧人饱饭后能够安然入眠,暗示了他们没有生计上的烦恼和辛劳,体现了僧人清净宁静的生活状态。

然后,诗中出现了巾和盂这两个符号。巾指的是僧人用来擦拭头部的巾巾,盂指的是僧人用来盛饭的钵盂。作者提到留得巾盂为老伴,表明农家人和僧人在生活中的差异,农家人需要辛勤劳动来维持生计,而僧人则依靠信仰和施舍度日。这种对比中蕴含着对农家生活的思考和对农民辛劳的赞美。

最后,诗中以“丰年常在粥盂边”作为结尾,强调了农民在丰收季节的喜悦和幸福。粥盂代表了丰收的象征,农民在收获的季节会有丰盈的粮食,享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丰裕和满足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农家与僧家的生活,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丰收的喜悦。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不同生活境遇和象征物,展现了作者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推荐

佛垄山上云,一片三四片。忽遇客推门,零乱舒还卷。有踪由却没踪由,通身是眼寻难见。寻得见,木落千林,光浮碧巘。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安之殊不弃尧夫,亦恐傍人有厚诬。开叔当初言得罪,希淳在后说无辜。悄然情意都知旧,划地杯盘又见呼。始信岁寒心未替,安之殊不弃尧夫。

大耋还家万事非,垂竿好在绿苔矶。风和山雉挟雌过,村晚吴牛将犊归。春涨新添塘滟滟,夕云仍带雨霏霏。此生自笑狂颠足,依旧人间一布衣。

城南盗发桓王墓,遗物书年见赤乌。群酗扬兵俱叛汉,弟兄汗马竟开吴。但思密隧藏弓剑,宁谓阴房出兔狐。英气如生风满树,莙蒿凄怆不能无。

无端平地鼓波澜,揭露娘生赤肉团。瞒得娇拟儿女子,溪头杨柳树难瞒。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山根出泉泻鸣玉,上有苍崖擎佛屋。无风水石自撞触,不尽潮音发寒谷。宰官不是云间陆,旧识南泉生处熟。当轩大榜与名目,平地重翻偃溪曲。曲中时转三妙语,一一声音谈佛祖。喧豗噫视十方鼓,万壑风雷送烟雨。此声不属闻中取,六鉴相攘竟谁主。后来纷纷何足数,五乳峰头曾赚举。

今人那似古人贤,一锸随身日醉眠。此老有灵应笑我,区区常费买山钱。

瀛丈移从弱水间,君恩泮奂得跻攀。茗香壶酒成三事,巾褐枝筇占独班。培胜亦能充道胜,官闲何似在家闲。玄都犹有桃花在,更向西湖访好山。

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仙霞何事名仙霞,巅末得之神仙家。此山南来绝高峻,上插云表参天涯。群仙游宴绝顶上,不饮烟火汤与茶。朝餐赤霞吸其英,暮餐黄霞咀其华。日傲烟霞为洞府,不踏尘寰寸泥沙。后躅跻攀不可得,危梯峻级频咨嗟。高人欲解行者疲,掇作好语清而嘉。故取仙霞起人慕,非以仙霞为世夸。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雨落入地中,珠沈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监中鬼。

芳菲节。芳菲节。天意应不虚设。对酒高歌玉壶阙。慎莫负、狂风月。人间万事何时歇。空赢得、鬓成雪。我有闲愁与君说。且莫用、轻离别。

茧纸奇踪绝,龟趺古意长。怜渠风雨厄,为尔屋庐藏。寂寂閒庭静,迢迢永昼忙。伤心三废碣,犹识汉文章。

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芃芃嘉麦,擢秀分岐。甘露夕洒,惠风晨吹。良农告瑞,循吏称奇。归美英主,折而贡之。

鹅溪净称烟笼月。澄心白称光浮雪。净白两俱宜。天然浓淡枝。花光神意远。吮墨含毫浅。依约有香来。春风随手开。

雨中来看堑池塘,自与畦丁细校量。更放水痕高几许,浮荷犹剩若干长。

马头间觉入从客,叠嶂清秋度百重。长见孤云能作雨,未应片水不藏龙。花村几处连修竹,涧石谁家倚瘦松。本若无心许明代,好寻巢许此韬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