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雁湖十首

梦回檐溜响潺潺,断送群芳一夕间。
静见蜂须拈笔架,细看蛛网度窗环。
数行古篆留科斗,一穗沉烟起博山。
终岁掩关非避俗,自缘多病爱清閒。

作品评述

诗词:《再和雁湖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壁

梦回檐溜响潺潺,
断送群芳一夕间。
静见蜂须拈笔架,
细看蛛网度窗环。
数行古篆留科斗,
一穗沉烟起博山。
终岁掩关非避俗,
自缘多病爱清閒。

中文译文:
梦回檐溜响潺潺,
回忆起过去的美好,
一夜之间,繁花凋零。
静静地看着蜜蜂停在笔架上,
细细观察着蛛网在窗户上编织。

几行古老的篆字依然留在科斗上,
一簇炊烟从博山升起。
整年都隐居在这里,不为逃避世俗之累,
只因为多病而热爱宁静。

诗意和赏析:
这首《再和雁湖十首》是宋代诗人李壁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居生活景象。诗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时间的流逝,群芳凋零的景象让他感到唏嘘。然而,他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事物,蜜蜂停在笔架上,蛛网在窗户上编织,展现了一种与自然相处的平和心态。

诗中出现的古篆字和科斗象征着历史的传承和学术的积淀,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而沉烟起博山的描绘,则给人一种山水的意境,宣扬了山水田园的隐居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隐居的心境,他选择远离尘嚣,不为世俗所累,享受自己的清闲生活。这种清静的心态可能与他身体的多病有关,但他依然热爱这种宁静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以平和、宁静的语调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推荐

前代乐天今复见,后身元亮更何疑。百年人物有谁在,千古声名无尽时。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只把千尊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天涯憔悴身,一望一沾巾。在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怀才皆得路,失计自伤春。清镜不能照,鬓毛愁更新。

占著商山接华山,两京浑在笑谈间。樵苏按堵人甘寝,别队官军入武关。

病酒每两日,寻花见几枝。只因无个事,不是乐危时。

平生信天公,颓然不作计。顾及虽非鱼,想见亦相似。潜深本其性,鱼亦非有意。浮阳或在渚,不能终自秘。或为饥所驱,危机在香饵。轻丝引纤钩,性命困刀几。鱼以味得烹,我以名自累。安得两相忘,容我从此逝。

玉带红花供奉班。里头新样总宜男。闹装鞍辔青骢马,帖体衣裳紫窄衫。云鬓重,黛眉弯。内家妆束冠江南。轻裘缓带风流帅,锦绣丛花拥骑还。

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尚堕动勋不自由,还同死水卧泥牛。何如阔进竿头步,撒手悬崖万仞头。

金屋琼台萧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到君仙洞不相见,谓已吹箫乘早霞。

昊楚经年杀气凝,艰难国步涉春冰。义旗东下谁相似,誓楫中流我不能。水到南徐围铁瓮,山从北固抱金陵。捷音尚隔苍茫外,貂尾良弓足股肱。

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暮登海子桥,西绕红门归。霜风著宫树,叶叶带红飞。据鞍吹短笛,乘月捣征衣。江南冰雪里,音信寄来稀。

昨御祥琴后,多传吉语通。虚令古列宿,不料奏悲风。华表孙从祖,生刍婿吊翁。九原一无憾,全璧见先公。

种梅我始效徐公,已觉幽香鼻观通。寄语后人无剪伐,要令凋郡识春风。

诗骨梅花瘦,归心江水流。

脉来层嶂远,影到片天清。洗砚云根起,归瓢乳味盈。岩花蒙润泽,水草见分明。已遂投簪志,何须起濯缨。

漠漠溪风吹路尘,白岩山下几穷身。秋深竹色老於树,书静鸟群喧胜人。何处人家藏剡录,有时行客裹唐巾。平生笑杀禾翁子,刚为乘车弃负薪。

回头四十九年非,又向盆城把一麾。苏子北窗明月放,谪仙紫极感秋时。来游偶契二贤迹,欲赋难酬五字计。前辈风流沦落尽,何人为种玉田芝。

荒郊多腐草,故苑近清秋。棘密何胜数,囊轻莫尽收。月高疑爝息,天远认星流。紫桂风微急,红兰露遍浮。已能穿永巷,更欲拂高楼。灭烛方无寐,鸣蛩相荐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