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暮归

断柳残沙不掩堤,苇丛幽称水禽栖。
半江斜照将秋色,相送归船到竹溪。

作品评述

《舟中暮归》是明代张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断柳残沙不掩堤,
苇丛幽称水禽栖。
半江斜照将秋色,
相送归船到竹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船中暮归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堤岸上残存的断柳和沙滩,以及那些隐蔽在苇丛中的水禽栖息的景象。秋日的夕阳倾斜照耀在半江之上,映照出秋天的色彩。最后,诗人与伴侣一同乘船沿着竹溪返回,彼此相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情感的表达。首两句以断柳和残沙来描绘堤岸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船在暮归时所经过的景色。苇丛中的水禽栖息,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与归途中的宁静和平和谐的氛围相呼应。

接着,诗人以"半江斜照将秋色"来描绘夕阳的倾斜,准确地刻画了秋天的特点。秋日的夕阳斜照在江面上,形成了一幅秋天景色的画卷。这一景象既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最后两句"相送归船到竹溪",表达了诗人与伴侣一同归船返回的情景。这里的竹溪象征着生活的归宿,船的归航则象征着回归的希望和喜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归途的向往和与伴侣的情感交流,体现了对家园的深情厚意。

总体而言,《舟中暮归》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感悟,通过表达对归途的向往和与伴侣的情感交流,传递出一种深情厚意和对归宿的渴望。

诗词推荐

乌落黄云塞草秋,陇头之水东西流,水声呜咽鸣啾啾。马闻思旧枥,人闻思旧丘,年年征战无时休。无时休,谁能到此求封侯。

自古言花须说莺,莺花本合一时行。因何花谢莺才至,浪得莺花相与名。辄欲问春春不应,私於蜂蝶有何情。流莺不伏春辜负,啼了千声又万声。

所至多遗爱,丹丘最有声。奉常千载久,攀恋一城倾。已恨数离别,宁知隔死生。湖边旧门巷,一到一心惊。

诏取名郎入宪台,此时方急济时才。圣聪应已虚心待,奸党宁无侧目猜。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亲开。伫闻谠论能医国,飞报频随驿骑来。

入夜朔风烈,出门黄叶深。霜曦开畅月,雪蘤动阳林。冬暖儿童色,时和父老心。百年吾此日,乘健数经寻。

旅枕无眠客梦劳,五更旁舍一鸡号。汴淮水阔浮梁小,城郭霜晴宝塔高。梅锁冷香通雀啄,水翻新绿出渔篙。君恩许作还乡客,肯对江蓠赋广骚。

六桥花絮骤嘶骢,岂料如今两鬓翁。痛饮竹林真得计,望尘金谷总成空。吾庐寂静专云岫,公屋宽凉傲暑风。东下西还俱未定。不访时许笑言同。

汉宫日暮风雷远,南国秋深水殿寒。留得一枝烟雨里,又随人去报平安。

已是青春欲暮天。酒愁离恨不禁添。尊前休说见郎难。别后要知还有意,生前莫道便无缘。雁来频寄小蛮笺。

清高素非宦侣,疏散从来道流。 ——皎然今日还轻墨绶,知君意在沧洲。 ——皎然浮云任从飘荡,寄隐也信沈浮。 ——崔逵不似漳南地僻,道安为我淹留。 ——崔逵

駸駸五马江陵去,寂寂双娥汉水头。一曲歌终眉黛歛,十分酒尽泪珠流。阳春郢客传新唱,暮雨高堂梦昔游。琼树无人敢亲近,章台京兆不胜愁。

自从华表去蹁跹,縠顶丹深不计年。万里孤光中夜月,一声清唳九重天。偶然梦觉思辽海,不是饥驱向野田。赤壁秋高风露下,无心曾唤老坡仙。

声藏禁柳莺簧巧,香霭宫花凤髓浮。不怕苑中归骑晚,分光御烛下神州。

度岁不相见,别来春又春。纵横皆失计,谈笑亦何因。乡思盈愁望,形衰恨道贫。掩扉当太白,愿卜子为邻。

野烟居舍在,曾约此重过。久雨初招客,新田未种禾。夜虫鸣井浪,春鸟宿庭柯。莫为儿孙役,馀生能几何。

探春到。见彩花钗头,玉燕来早。正紫龙眠重,明月弄清晓。夜尘不浸银河水,金盎供新澡。镇帷犀、护紧东风,秀藏芝草。星斗粲怀抱。问雾暖蓝田,玉长多少。禁苑传香,柳边语、听莺报。片云飞趁春潮去,红软长安道。试回头、一点蓬莱翠小。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垂白方为县,徒知大父雄。山春南去棹,楚夜北飞鸿。叠嶂和云灭,孤城与岭通。谁知持惠化,一境动清风。

绛节氤氲上太清,紫烟缥缈冠层城。鹓行不动瑶墀影,凤幄微闻玉藻声。律应一阳璇象转,福凝五位泰阶平。礼成回跸传行漏,百尺华灯阙下明。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