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高翥的《感怀二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xíng biàn qiān shān fù wàn shān , bù yīng shǔ dào ruò wéi n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蜀道: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
千山:极言山多。山名。在今辽宁省西南部,为长白山的支脉。上有月芽、钵盂、笔架等十余峰。奇峰叠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不应:不回应。不须、不该。不是、过失。不知。
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倘若。
为难:(形)难办;难以应付。[近]尴尬|难堪。②(动)作对;刁难:故意~。[反]通融。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原诗
行遍千山复万山,不应蜀道若为难。
数茎发向殊方白,一寸心从故国丹。
弓软臂无三斗力,杯深量欠十分宽。
粗豪到了非吾事,只盍家居度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