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
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
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作品评述

诗词:《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城南钟鼓斗清新,
端为投荒洗瘴尘。
总是镜空堂上客,
谁为寂照境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
绿叶成阴雨洗春。
记取明年作寒食,
杏花曾与此翁邻。

中文译文:

城南的钟鼓相互竞鸣,清新的气息四溢,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洗去流亡的尘埃。
镜子般空无一物的堂上,常有客人来访,
而谁是这个静谧境地中的人呢?

红色的英华在地上被扫,风吹动了黎明,
绿叶成为浓荫,雨洗去了春天的尘嚣。
记住明年的寒食时节,
曾经与这位老人为邻的杏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描述了他参观南塔寺寂照堂的情景。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清明节前一天,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奠祖先,并且禁火三日,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这首诗词中,苏轼将自己游览南塔寺的经历与寒食节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城南钟鼓相互竞鸣的清新景象,象征着新的气象和希望。第二句表达了苏轼来到南塔寺的目的,他希望通过参观寺庙来洗去自己流亡的尘埃,寻求心灵的宁静。

第三句中的“镜空堂上客”描绘了寂照堂的景象,这里的客人常常是寻求心灵安宁的人。然而,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才是真正体验这种宁静境地的人呢?这可能是对修行者和寻求心灵解脱的人的思考和反问。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景象。红色的英华被扫在地上,风吹动了黎明的时光,绿叶形成了浓荫,雨洗去了春天的尘嚣。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更迭、春夏秋冬的变化,以及人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是苏轼对这次游览的回忆和留恋,他希望记住明年的寒食时节,寓意着他对往事的缅怀和对过去友情的怀念。杏花与苏轼的邻居曾经相伴,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对友谊和亲情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以寂静、宁静的境地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过往友情的思考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意象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抒发,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方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对时光流转和人情变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寻求心灵宁静和真正体验境地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谁知泥忆云,望断梨花春。荷丝制机练,竹叶剪花裙。月明啼阿姊,灯暗会良人。也识君夫婿,金鱼挂在身。铜镜立青鸾,燕脂拂紫绵。腮花弄暗粉,眼尾泪侵寒。碧玉破不复,瑶琴重拨弦。今日非昔日,何人敢正看。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灰暖残香炷,发冷青虫簪。夜遥灯焰短,睡熟

夜叹不为絺绤单,昼嗟不为薇蕨少。天弓不肯射胡星,欃枪久已躔朱鸟。徐扬复忧羽虫孽,襄汉正病昭回杳。力能怀畏未足忧,忧在北极群阴绕。

琼林玄圃叶。桂树日南华。岂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明朝阙门外。应见海神车。

虚空不生,虚空不灭。证得虚空,虚空不别。

世间鱼鸟各飞沉,茅屋青山无古今。毕竟替他愁不得,几人虚费一生心!

孤标粲粲压群葩,独占春风管岁华。几树参差江上路,数枝装点野人家。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绝似林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

所立未如温太真,讵宜跬步暂忘亲。乃知峻坂驱车者,有愧高堂扇枕人。

马嵬路险失妃子,金谷楼高堕绿珠。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历览岧嶢接斗牛,岩排云树翠阴稠。风生药臼清香远,日照丹岩紫气浮。仙乐有声闻昼夜,灵泉无火沸春秋。犹多奇绝应难到,聊写新诗纪胜游。

为忆仙姿,相思恨、缠绵未足。从别后、沈郎消瘦,带围如束。消息三年沈过处,关山千里无飞肉。算谁知、中有不平心,弹棋局。空想像,金钗卜。时畏玩,回纹曲。许何时重到,琐窗华屋。长得一生花里活,软红深处鸳鸯宿。也胜如、骑马著征衫,京尘扑。

云门路上山阴雪,中有玉人持玉节。宛委山里禹馀粮,石中黄子黄金屑。剡溪剡纸生剡藤,喷水捣后为蕉叶。欲写金人金口经,寄与山阴山里僧。手把山中紫罗笔,思量点画龙蛇出。政是垂头蹋翼时,不免向君求此物。

何处难忘酒,穷边壮士歌。寒弓弯未试,秋剑拔新磨。月落阴山暗,沙昏伏甲多。此时无一盏,何以陷前戈。

忆阑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一觞一咏畅怀襟。尘世任浮沉。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沙砾藏春未放来,荒庭终日守陈荄。遥怜草色裙腰绿,湖寺西南一径开。

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

易称红苋美柔英,夬决穷阴日旅辰。不以色红为贵尚,何因赤苋有仙人。

千里旌麾,万家灯火,晓来气霭佳瑞。宝猊烟里,龟甲锦屏张。尽道蓬莱仙瑞世,九霄外、鸣玉飞香。阴功著,恩疏三品,金诰久弥芳。华堂。丝管□,金樽齐捧,百拜称觞。看绕庭兰玉,济济成行。占尽人间五福,壶中景、日月偏长。春难老,芳瞳发秀,千岁寿宁康。

一年两檄过浯溪,□上{外广内吾}亭□□□。笑□兴亡千古□,□□崖石与天齐。

鹤鸣山下去,满箧荷瑶琨。放马荒田草,看碑古寺门。渐寒沙上雨,欲暝水边村。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尊。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