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四首

大地平沈,此座高广。
千变万化,无功受赏。

作品评述

诗词:《偈颂三十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如净

诗意:
《偈颂三十四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大地的平稳与宽广,表达了世界的千变万化,以及功德无论多少都应受到赞赏的理念。诗人以禅宗的思维方式,通过简短而深刻的词句,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对自然界、人事变迁的超脱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禅宗思想。诗中的"大地平沉"表达了自然界的稳定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冥想。"此座高广"则表达了宇宙的辽阔和广大,借此来凸显人生的微小和短暂。"千变万化"描述了世间的万象变化,表达了事物的无常性和无穷性。"无功受赏"传递了禅宗的观念,即不追求功利,只求自我修行和悟道的境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含义。作者运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广袤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短暂,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越。这种禅宗的思维方式让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超越功利和物质的追求,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修行。

《偈颂三十四首》展示了宋代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这首诗以简明的语言传达了禅宗的智慧,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作者介绍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机宜韩氏,不就承荫,无心进修举业。惟恐名缰相引,无休无歇。更有一般高见,鼓盆歌、转生欢悦。常落魄,访村杯闲饮,不拘时节。不管儿孙生计,便拖条藜杖,远离巢穴。经载忘归,惟好嘲风咏月。稍似山侗活路,傥留心、搜寻秘诀。转开悟,做真修,仙班同列。

山居少华丽,牵茅结净屋。此间不受尘,幽人亦新沐。

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试将插向苍苔砌,小朵忽开双眼明。

教人知遁甲,笑客问勾庚。

形声幻为,闻见智随。自然出碍,平等何疑。莹明而绝累,圆应而无疵。而今问你,且道是谁。

搭柳栏干倚伫频,杏帘胡蝶绣床春。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新愁换尽风流性,偏恨鸳鸯不念人。

楚调悠然抑更扬,四愁平子五噫梁。身同落叶常无定,□比寒花似较长。但喜有乡频得醉,不知何药号为狂。芬香臭腐俱尘土,莫问桑田与海洋。

我来梅花村,倚杖久伫立。措哉风雨余,零落绿苔湿。往年赋诗人,去袂不可执。明朝梅亦空,感旧百忧集。

奇山若洗青,草木生石上。根萌不可穷,条蔓自增王。其阴有高僧,日食惟一盎。世人久已疏,猿鸟应相向。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於菟绝绳去,顾兔追龙蛇。奔走十二虫,罗网不及遮。嗟我地上人,岂复奈尔何?未去不自闲,将去乃喧哗。天上驱兽官,为君肯停楇。鲁阳挥长戈,日车果再斜。酾酒劝尔醉,期尔斩蹉跎。偕醉遣尔去,寿考自足夸。

暮境侵寻岁月遒,齿摇发脱又经秋。此身要是归衰谢,外物何须更固留。皁白从来憎了了,登临且复送悠悠。嗣宗痛饮图南睡,万身输君此一筹。

金陵自古帝王都,太祖开基孕宝符。王气千年盘日月,山河百二拥荆吴。宫城曲抱秦淮水,寝殿平临玄武湖。寂寞遗弓龙去远,宸游今日自欢娱。

翠华绛节去忘还,辇路宫墙坏旧山。青史空文兴废后,玉真馀恨有无间。杖藜一笑缘危径,弄笔高吟望故关。足力怪君强健甚,惯行栈道不为艰。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

登临何事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刘琨劝进岂无闻,王猛临终亦有云。秽史汝能诬正统,老伧谁实蒞余分。山阴禊事流觞帖,彭泽归来植杖文。二物万年终不泯,可能草木张吾军。

独鹤山前步药苗。青山只隔过溪桥。洞宫深处白云飘。碧井卧花人寂寞,画廊鸣叶雨潇潇。漫题诗句满芭蕉。

春草年年怨别离,生还不分及瓜时。天寒虮虱生金甲,雪里龙蛇落画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