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劝老人酒·老人饮尽因为赋此词)

笑捻红梅亸翠翘。
扬州十里最娇饶。
夜来绮席亲曾见,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
刘郎几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处,肠断云间紫玉箫。

作品评述

《鹧鸪天(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劝老人酒·老人饮尽因为赋此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笑捻红梅亸翠翘。
扬州十里最娇饶。
夜来绮席亲曾见,
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
刘郎几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处,
肠断云间紫玉箫。

译文:
笑容如捻红梅,俏皮而妩媚。
扬州的十里河畔最为美丽。
昨夜在华美的席子上亲自见过,
她的精神焕发,娇艳欲滴。

她眼神娇媚,舞姿婀娜。
刘郎多次陷入迷醉之中。
清晨酒醒后,他将知晓自己身在何处,
内心痛苦,彷徨如置身于云间,听着紫玉箫的曲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宴会上的景象,以及苏轼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笑容如捻红梅的女子,形容她的娇美和迷人的魅力。扬州的十里河畔被称为最美的地方,说明了女子的美丽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诗人在昨夜的宴会上亲眼见证了女子的美丽和活力,她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容光焕发。

诗中提到的刘郎是指作者自己。他在女子的眼神和舞姿中多次迷失自我,陷入痴迷之中。但当酒醒之后,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处何地,意识到光阴匆匆流逝,内心感到痛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叹和无奈。他感叹自己醒来时的孤独和迷茫,形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仿佛置身于云间,听着紫玉箫的曲调。这种意象化的描述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情感表达。

整首诗词以描绘女子的美丽和魅力为主线,通过对女子和作者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思考。同时,通过对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充满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空馀荐贤分,不敢负交亲。

讽喻

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倩人扶。江南有眼何曾见,争卷珠帘看固姑。

讽喻

常知罢官意,果与世人疏。复此凉风起,仍闻濠上居。故山期采菊,秋水忆观鱼。一去蓬蒿径,羡君闲有馀。

讽喻

罗襦子本官同生,故把玄谈乱浊清。粉面青蝇麾不去,到头白黑自分明。

讽喻

一从朱履步金台,蘖苦冰寒奉上台。峻节不由人学得,远途终是自将来。风高渐展摩天翼,干耸方呈构厦材。应笑樟亭旧同舍,九州无验满炉灰。

讽喻

新雨霁。开遍满园桃李。波暖池塘风细细。一双花鸭戏。唤起春融睡美。扶醉宿妆慵理。移步避人花影里。绣裙低窣地。

讽喻

闻尔闲於琴,寝处未尝辍。抱之京师来,岂与工师列。一奏流水声,落指鸣决决。既曰林壑人,安事尘土辙。

讽喻

嘉荐有典,至诚莫骞。画梁云亘,雕俎星连。乐器周列,礼容备宣。依稀如在,若未宾天。

讽喻

西湖烂醉踏青天,秀句重寻未隔年。已约清樽携九日,要将黄菊荐三贤。深秋风日明寒水,宿雨波澜起画船。佳所葱茏如有待,晓妆浓淡抹非烟。

讽喻

庭松偃盖如醉,夏雨新凉似秋。有客高吟拥鼻,无人共吃馒头。

讽喻

八窗唯一色,穉子诧天花。不稔已多岁,无寒能几家。山川增古老,宇宙顿奢华。冻坐无他事,呼松自煮茶。

讽喻

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君看大羹玄酒味,蟹螯蛤柱岂同科?

讽喻

朝立寒溪东,暮立寒溪西。一到神顿领,熟视眼更迷。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裹。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天耶水耶堕渺茫,只是天光与水光。月来水天中,水天裹月如不裹。月去水天中,水天锁月如不锁。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中

讽喻

韦布名犹盛,诗书不负人。每过临水宅,长想钓鱼身。思苦诗难和,岁寒交始真。乃翁怜病久,余病复兼贫。

讽喻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莫献寿星香烛。莫祝灵龟椿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讽喻

去郭六十里,闲游避世譁。不将仙鹤伴,还用白牛车。草木隐君宅,香灯古佛家。几多吟景致,无限笔光华。泉想寻新眼,茶应发嫩芽。遥知碧岩上,举手拂烟霞。

讽喻

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讽喻

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讽喻

闻说营新第,无从贺落成。门庭山水色,楼阁管弦声。海内二三杰,胸中十万兵。宁为一区计,不使九州平。

讽喻

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一时主宰权衡重,千古人间姓字香。

讽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