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秋风飒飒林塘晚,万绿丛中数点红。
若识荣枯是真实,不知何物更谈空。

作品评述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是宋代张栻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风飒飒林塘晚,
万绿丛中数点红。
若识荣枯是真实,
不知何物更谈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色。秋风吹过,湖泊和林木中万物都呈现出绿色,但其中点缀着几点红色。诗人在观察这景象的同时,思考着荣枯和真实的含义,并对人们常常谈论的虚无之物产生了疑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绿色和红色的对比,传达出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荣枯。秋风吹过的林塘之景,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力量。其中的“万绿丛中数点红”揭示了红叶在绿叶中的鲜艳,也寓意了人生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诗人以此景象引发了对荣枯和真实性的思考,他认识到人生的荣枯是真实存在的,但对于虚无的本质却感到迷茫。最后两句“不知何物更谈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常常谈论的虚无之物的怀疑,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索,展现了对于现实和虚无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的反思,诗人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与虚无的共鸣,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抒情的方式和思考的深度是宋代诗词的典型特征,使得这首诗在表达情感和哲理思考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作者介绍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诗词推荐

我闻栖禅人,一念超十地。云何别影事,未免依缘气。譬如幻男女,机废根随废。不然怖头走,此病穷三世。邦公狮子吼,曾使诸天喜。广说无说时,俱成甘露味。不知室久如,当有天来侍。城隅竹坞近,梵刹开严閟。以彼穴中空,清风自来萃。我生久更事,求愚不求慧。清风已说法,不用

同游漕幕旧三宾,台府两为新主人。应念江西撙斋老,长裾犹曳幕中尘。

新年试笔欲题诗,老去才衰得句迟。春事未容桃李觉,梅花开到北边枝。

七里滩头岁月增,汉家川谷几丘陵。祠堂吸许玄英配,此后寥寥见未曾。

陶子经丘又寻壑,庞公上塚亦携家。可怜春事今年早,落尽桃花落杏花。

出去真危道,归来适醉乡。田分禾穗合,江落木阴凉。璇极随心阔,铜壶入梦长。一从轻卓鲁,方悟有羲黄。

恰则天方暮,如何月正中。一年无此热,今夕绝无风。早藕凝松雪,新菱剥酽红。醉邹堪避暑,只合著衰翁。

下到危坡斗处泥,旁临崩岸仄边溪。不须杜句能驱瘧,只诵长峰遣闷时。

文书堆案汗如洗,雁鹜满庭声甚喧。纵有中人来眼底,了无佳思到吟边。翠眉对我何曾展,白眼逢渠不受怜。上策从来三十六,就中除有一归田。

灯前把卷泪双垂,妻子惊看那得知。江上故人身已没,箧中寻得寄来诗。

连空阁道结飞霞,衲子云游少住家。问讯两仙呼不应,鸟啼惊落一岩花。

揉蓝拍岸秋涛信,列炬缘山夜烧痕。枫叶经霜红更好,晚来扶杖过前村。

平生酷爱竹,日日到斋房。高节霜松老,清阴璧月凉。朝来宿烟雨,夜半奏笙簧。隐几如有得,尘凡一笑忘。

暄和春景好供诗,日暖风轻上胍肥。白鹭时窥秧剌剌,黄莺频说柳依依。几回野水闻姑恶,数树春英叫妇归。物态满前看不足,等闲吟诗对斜晖。

王春肇嘉气,天命未敢知。四十六年非,今日正一之。昭昭汝初心,敬戒以自持。神明监屋漏,此语不可欺。

腰棚傀儡曾悬索,粗瞒凭一层幕。施呈精妙处,解幻出、蛟龙头角。谁知鲍老从旁笑,更郭郎、摇手消薄。歧路难准托。田稻熟、只宜村落。

莫以凉风多,弃捐敝箧里。试记无风时,是谁引风起?

一片秋天碧万寻,月华初上水沉沉。遣愁不用先愁醉,更看清光到夜深。

哀怨杨叛儿,骀荡郎知否。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

偶来溪上纵闲吟,泉石深藏便有心。莫拟他年访幽迹,白云青嶂更难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