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渔父词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
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
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
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
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作品评述

木兰花慢·渔父词赏析

  “渔父”之咏,篇数很多,古往今来,不可胜数。其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推唐人张志和的《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与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声情舒缓平和,如行云流水,表现了作者的如野鹤闲云,与世无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声情孤傲冷峻,表现了作者的愤世嫉俗。然而“出世”也罢,“入世”也罢,他们笔下的“渔父”都是自我形象的外在表现,这一点是共同的。

  起句“海滨蓑笠叟”五字,点出地点和人物。

  “驼背曲,鹤形臞”二句承上,以三字短联具体刻画出“渔父”形象:其背既曲如驼,其躯又瘦似鹤。活脱脱地表现出一干瘪老儿,颇有调侃的意味。接着,词人又郑重其辞地宣布道:“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吞饵,牵翻员峤方壶。”任公子是什么人呢?先秦寓言中之钓于海者也。据说他特制一竿大钓长绳,以五十头牛为饵,踞坐会稽山顶,投竿东海水中,钓得大鱼,切片晒干,令那浙江以东、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以北广大地区的居民吃了个够。

  龙伯氏又是什么人呢?他也是古代神话中之钓于海者也。相传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处有五座神山,曰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浮于海面,随潮水动荡不已。天帝恐其漂往西极,使岛上群仙流离失所,就命令十五头巨轮番负载之。不料龙伯国有巨人一钩连钓六而去,以致岱舆、员峤二山竟沉入海底。常言道:“没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这老儿若非任公子、龙伯氏一流人物,又岂敢到海边来看上了如海岛大的鱼要它上钩?——以此知其“定不是凡人”也。这段词写得似庄似谑,能令人肃然起敬,能令公莞尔一笑,精采之至。

  上阕已揭出“古之贤哲,多隐于渔”的命题,而历史上第一个以渔隐名世的贤哲,非西周那位“直钩钓国”的姜太公莫属,故拈出他来作为典型。“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入渭水,相传是姜太公当年垂钓之处。肘后,是随身的意思。古人随身携带书籍,每悬于肘后,故云。丹书,即古史传说中之“天书”,字色赤红,故名。这二句说太公垂钓磻溪之时,年虽老迈,须眉皆白,却熟谙上古帝王之道,有王佐之术。“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西伯,即周文王。文王出猎,偶遇太公垂钓于渭北,交谈之下,大为敬服,遂“载与俱归”,立为国师。文王死后,太公辅佐武王,誓师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讨伐纣王,灭商建周,以开国之功封于营丘(在今山东淄博市北)。三句高度概括了太公一生之出处大节:遭遇文王、伐纣、受封。按太公负不世之才,立非常之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其事迹代表着旧时代知识分子个人价值最完满的实现;这种实现固有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但也离不开文王对他的赏识与重用。“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即此之谓也。因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在姜太公的身上,积淀了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士子们主客观双向之梦想与追求。由此,读者不难感受到,词中所幻想出的这个海滨钓叟无非是历代寒士们的化身,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被封建帝王慧眼识英雄,以至飞荡腾达,为王者师,为王者友。但无情的历史事实证明,这样的机会凤毛麟角,因此,作者一声断喝:醒来吧、小心“钓竿拂着珊瑚。”似这等好事,世上已很久不曾有过了,请问您还呆坐在长满苔藓之石矶上等候谁哩?只怕等到瞌睡虫上来,连手中渔竿也拿不稳了,看扫着海里的珊瑚礁罢!写着写着,上阕幽默之风又重现了。

  此篇的命意,由于作者以“渔父词”题篇,词中又从头到尾都是在嘲弄一位妄想做姜太公第二的海滨钓叟,粗读之下,很容易使人得出其讽刺对象即为此渔翁所代表的怀才不遇人物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中错觉。其实,“世间久无是事”即点明,它的矛头,分明是冲着当代乃至前世不知多少代以来一切高高在上、不思求贤的封建统治者们来的。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形式表现一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的内容,滑稽家之辞不同于寻常打油之辞,于此词可知。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真个亲曾见太平。元宵且说景龙灯。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长月好,定天晴。人人五夜到天明。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

木兰花

草润衫襟重,沙干屐齿轻。仰头听鸟立,信脚望花行。暇日无公事,衰年有道情。浮生短于梦,梦里莫营营。

木兰花

郁郁复郁郁,伏热何时毕。行入七叶堂,烦暑随步失。檐雨稍霏微,窗风正萧瑟。清宵一觉睡,可以销百疾。

木兰花

草木荣兮春归,桃李芳兮菲菲。彼日月兮如驰,人生行乐兮能几时。上林池馆变荆棘,姑苏台榭游狐狸,人生行乐兮能几时。能几时兮可奈何,当歌莫惜朱颜酡。

木兰花

放勋禅饮牛父,轩皇问牧马童。曰夫子致南面,称天师拜下风。

木兰花

呼韩骨冷复雕陶,夜夜穹庐朔月高。为问琵琶弦底话,得无一语诉腥臊。

木兰花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木兰花

空中雨阁。一段轻阴,翠铺林薄。橘内仙翁,棋边公子,共成清乐。主人有井留车,看席上、云轻柳弱。斗转檐头,鸡鸣窗外,无人知觉。

木兰花

淮海修真遗丽华,它言道是我言差。金丹不了红颜别,地下相逢两面沙。

木兰花

旧雨留烟饰短垣,浅沙催水撼衡门。旗帘动眼新迎客,{禾罢}稏关心故弄孙。

木兰花

病起重阳花正开,高斋独酌当登台。吴中此日来双鲤,江上何时共一杯。万里长风吹落木,孤云斜日照秋苔。百年怀抱凭谁尽,沧海新收鼓角哀。

木兰花

招摇指坤月望日,大月如盘海中出。不知妖怪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眣。儿童走报开户看,城角咿呜声未卒。蟾逃兔遁漠无踪,璧陨珠沉一何疾。丈夫愕视隘街巷,妇女喧呼动圭筚。辉辉稍辨河汉沬,耿耿渐明荒冢漆。百官袍笏群吏趋,伐鼓撞钲仍设肸。赤水难令罔象求,渑池莫效相如叱。

木兰花

君不见大鹏与{誉言换鸟}鸠,自适俱是逍遥游。又不见大椿视朝菌,一修一短终期尽。况乎秋豪为大泰山小,莫寿殇子彭为夭。漆园老子超众作,立论虽奇定非矫。凫胫从短鹤胫长,蛮触亦能成战场。誉尧非桀两置之,读书博簺俱亡羊。世人颠倒名利途,跻攀分寸争锱铢。河伯犹惊北海若,

木兰花

顿悟玄机,渐离尘境,双忘顿渐无为。修真大道,了见本希夷。戒律精持道德,做神仙、方外先知。凭心地,三千功满,八百行无亏。诸公休生退,勤劳谨务,慈俭明白,先人后己,忍让慈悲。割断俗缘最上,遇玄门、加志无移。神明佑,超拨七祖,同赴彩云归。

木兰花

一跃龙门适旧怀,棱棱浪级向人开。洗尘云阵浇华雨,借力天衢破蛰雷。略彴驾溪桃水满,浮屠瘞骨玉山颓。欲知佛眼无遮障,须到灵光不夜台。

木兰花

黄芦白雁小汀洲,奎藻香罗一片秋。胜似纥干山下雀,冻飞不去使人愁。

木兰花

身世漂摇似转蓬,历湖经渰任西东。凌波小试桧松楫,宿露饱亲葭苇丛。两岸居然惊脱兔,一帆从此迅冥鸿。到头天意君须会,吾道区区端未穷。

木兰花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木兰花

池亭荷净纳凉时。四面柳依稀。棹得酒船回。看风里、沙巾半欹。残霞照水,夕阳明树,天付画中诗。应不负归期。更谁看、桃花面皮。

木兰花

薄薄梳妆细扫眉。鬟鸦双叠岭云低。对人浓笑问归期。荀令老来香已减,谢娘别后梦应迷。一番心事只春知。

木兰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