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图

修竹当窗白日达,山僧出定客来时。
欲从节下题诗句,妙在无言不在诗。

作品评述

《竹图》是明代文人唐寅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个修竹探窗外的景象,以及在山僧离去之际,有意在竹节下题写诗句的情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修竹当窗白日达,
山僧出定客来时。
欲从节下题诗句,
妙在无言不在诗。

诗意:
《竹图》通过描绘修竹、山僧和客人的动态,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修竹探窗之际,感受到阳光照耀下竹子的美丽和生机。当山僧离去时,诗人心生感慨,希望能够在竹节下创作出一首无言却有诗意的诗句。

赏析:
《竹图》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修竹作为诗中的主题之一,被置于窗前,承受着阳光的照耀。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竹子的清幽和生命力,突显了自然界的美妙与恢弘。山僧的出现和离去,为诗中增添了禅意和无常的主题,同时也在诗人内心引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诗人希望从竹节下寻找灵感,以无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妙在无言的表达方式,凸显了诗人对诗歌表现力的追求。它揭示了诗人对诗歌的理解,认为真正的诗意不仅在于文字本身,还在于文字所能引发的联想和思考。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诗歌更具意境和内涵。

总之,唐寅的《竹图》以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同时通过描写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诗歌表现力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推荐

且听且听。汨汨尘劳,如何得醒。女男是、玉*金枷,把身躯缚定。百年韶景风灯影。怎留他光莹。早悟斯、疾速修行,永完全性命。

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高秋爽气明宫殿,元佑和声入管弦。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陶子沉酣汝,刘郎佩服之。元来天地内,乃有两东篱。

心金翅鸟命终,骨肉尽消散。唯有心不化,圆明光灿烂。龙王取为珠,照破诸黑暗。转轮得如意,能救一切难。如何在人中,日用而不见?无常法性本无常,亦不堕诸数。譬彼空中云,当体即常住。圣凡皆过客,去来无二路。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智眼明见人,此外何所慕。苦梦入大火

出郊聊旷目,小艇受樵风。烟柳浅深绿,水花颠倒红。秋光无远近,晚興信西东。欲访幽人宿,高旛古木中。

好在登高屐,东西类此身。游频齿几折,用久蜡还新。晚步怜今日,幽寻忆古人。莫随珠履客,且伴白纶巾。

川云散尽十分晴,缭出溪头信意行。片片飞花随步远,离离芳草上墙生。村深日暖单衣爽,路转沙平两履轻。膰肉芬香坊酒酽,因来聊得饷春耕。

同和日云稀,怜君复远违。青山双屐在,白首一帆归。野烧浮残雨,寒林散夕晖。因兹忆畴昔,相对各沾衣。

半山残照独回舟,一片闲云任去留。水屋风帘余晚兴,雨花灯影共春愁。从来养鹤山中住,不学骑鲸海上游。自此易知东浦路,茅堂只在涧西头。

江头十日雨,雨止春已尽。残红如扫空,草木皆绿润。村墟樱笋闹,节物团粽近。可怜笠泽翁,百忧集双鬓。赋诗空自清,学道了不进。林间一瓯茶,晤语君勿吝。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洛阳故人初解印,山东小吏来相寻。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饮醉欲言归剡溪,门前驷马光照衣。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

阔处只三尺,翛然足吾事。低篷挂钓车,枯蚌盛鱼饵。只好携桡坐,唯堪盖蓑睡。若遣遂平生,艅艎不如是。

仆仆漫郎踪迹孤,星星迂叟发毛疏。三千里外辞乡后,十八滩前问宿初。山未容云思底丽,风犹与雪议权舆。有蒲团在不能享,吾策从初悔读书,

拜别高堂日欲斜,红巾拭泪贵新花。徒来生处却为客,今日随夫始是家。

言发非声,舌头无骨。色前不物,狐狸慈窟。

新绿深深嫩更黄,非花非草定何香。故山草木皆余爱,最爱抽梢竹过墙。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细雨裛残千颗泪,

败荷衰折水西流,极目清光好放舟。幸有主人频卜昼,肯同俗子更悲秋。

不是无心继祖灯,道惭未厕岭南能。三更月下离岩窦,眷眷无言恋碧层。

芹泮人人陶圣化,花封处处置师儒。遥知避席来听讲,犹胜开门自授徒。官比郑虔尤冷甚,士如赵德岂今无。朝家调守方刓印,且可相依县大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