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师克由来在协和,萧王兵马固无多。
谁知大敌昆阳败,却笑前朝困楚歌。

作品评述

《咏史诗·昆阳》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篇诗词。

中文译文:
昆阳的战斗唤起师克的记忆,
萧王军队早已不复多。
谁知道大敌在昆阳受挫,
却嘲笑前朝陷入楚国之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昆阳之战为背景,借古喻今,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当时形势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昆阳之战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兵变的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中的师克是指东汉末年的一位抗击外敌的将领,他曾经在协和地区进行战斗。而萧王是指刘备,这里描述他的兵马兵力已经不再强大。

诗人提到了昆阳之战,这是一次发生在公元207年的战役,曹操的军队在这里击败了刘备。然而,诗人却在战败的昆阳中发现了一种自得的快感,他认为昆阳之败让前朝的人们抱怨楚国的困境,为此感觉非常得意。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前朝政权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失望和对前朝统治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人借昆阳之败来触发他的思索和反思,以此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当前政权的批评。

总之,《咏史诗·昆阳》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兵变之后的政治局势,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政权的批评。

作者介绍

胡曾,邵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尝为汉南从事。《安定集》十卷,《咏史诗》三卷,今合编诗一卷。

诗词推荐

我生雅志泉石间,金闺通籍诚厚颜。真人下悯羁靮旧,琳馆许辞鵷鹭班。

妙峰孤顶偏肥腻,天产灵苗不触地,翠叶无风常自摇,清香那逐春光媚。

上路抵平津,后堂罗荐陈。缔交开狎赏,丽席展芳辰。密树风烟积,回塘荷芰新。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翠钗低舞席,文杏散歌尘。方惜流觞满,夕鸟已城闉。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行过芦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邪。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早暮闚游识,曾饕截发餐。升堂乖宿约,禊洛罢荣观。女史新彤管,宗臣泣素冠。哀荣谁可拟,嘉佑富之韩。

三脚灵龟荒径走,一枝瑞草乱峰垂。昆见闻含山先润,闵兔怀胎月未知。

有谭名利者,耳若了不闻。心乎平似水,身也懒於云。眇眇居人世,骎骎过隙曛。田园趣归去,风月谩平分。有子万事足,一堂何足论。还欣身有托,或谓寿无根。静处安吾分,超然忘世纷。炉薰祝万寿,持用答吾君。

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麾盖从仙府,笙歌入旧山。水流丹灶缺,云起草堂关。白鹿行为卫,青鸾舞自闲。种松鳞未立,移石藓仍斑。望路烟霞外,回舆岩岫间。岂唯辽海鹤,空叹令威还。

安莫安于王政平,乐莫乐于年谷登。王政不平年不登,窝中何由得康宁。

病来佳兴少,老去旧游稀。笑语纵横作,杯觞络绎飞。 ——裴度清谈如水玉,逸韵贯珠玑。高位当金铉,虚怀似布衣。 ——刘禹锡已容狂取乐,仍任醉忘机。舍眷将何适,留欢便是归。 ——白居易凤仪常欲附,蚊力自知微。愿假尊罍末,膺门自此依。 ——李绅

楚尾还重九,荒园菊半花。因君向姑孰,使我坠乌纱。更度千秋岭,休寻万里沙。壮年豪气在,途路莫兴嗟。

念母嗟陟岂,思亲徒望云。可怜魏孝子,不比狄参军。

忆访俞夫子,频烦挽袖留。酒边无俗物,尘外有高楼。未醉催歌扇,言归听漏筹。此欢谁与继,怊帐岁时遒。

卧龙山前秋雨晴,郑子过我如夙昔。照人眉宇寒巉巉,悬知笔有千钧力。镜湖岁暮霜叶空,乃闻载酒同诸公。归来湖山皆动色,新诗一纸吹清风。文章要须到屈宋,万仞青霄下鸾凤。区区圆美非绝伦,弹丸之评方误人!

□城昔有山,登临倚空阔。震凌谁负舟,荆榛披雉堞。朅来亦期年,每每念阵迹。虽当补苴时,忍使胜览绝。度材仿飞翚,开迳通游辙。盍簪领嘉宾,举酬及良夕。风清无规尘,夜寒听伊笛。茫渺挹天根,淡荡浮月魄。景色逐时新,诗联怀古刻。楼成且志喜,平畴賸秋穑。

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