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魏晋无名氏的《魏鼓吹曲十二曲(其十二)太和》
拼音和注音
wéi tài hé yuán n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太和:1.见“太和”。2.亦作“大和”。3.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4.谓太平。5.和睦。清恽敬《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6.魏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明帝继体承统,太和改元,德泽流布也。”7.雅乐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无名氏
不详
原诗
惟太和元年。皇帝践阼。圣且仁。德泽为流布。
灾蝗一时为绝息。上天时雨露。五谷滋田畴。
四民相率遵轨度。事务澄清。天下狱讼察以情。
元首明。魏家如此。那得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