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姚燮的《水涨平后散步登北城作二章(其一)》
拼音和注音
guǒ yún zuò qīng zhòu , yā shuǐ mián huáng h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黄昏:(名)指日落以后到天色全黑以前的一段时间。[近]傍晚。[反]清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原诗
裹云坐清昼,压水眠黄昏。
素壁不留滓,今有新苔痕。
暄暄渐生日,稍稍堪出门。
漉漉江湖泥,烂烂胶巷村。
饥乌识人饿,不来屋角翻。
下投落叶堆,乱啄枯木根。
似感翼尚完,劳据仍天恩。
民生有转机,未妨乞食存。
八月御重裌,于理当已温。
何以风略吹,悚然凉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