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还旧居

痿人常念起,夫我岂忘归。
不敢梦故山,恐兴坟墓悲。
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鹅城亦何有,偶拾鹤毳遗。
穷鱼守故沼,聚沫犹相依。
大儿当门户,时节供丁推。
梦与邻翁言,悯默怜我衰。
往来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作品评述

诗词:《和陶还旧居》

痿人常念起,夫我岂忘归。
不敢梦故山,恐兴坟墓悲。
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鹅城亦何有,偶拾鹤毳遗。
穷鱼守故沼,聚沫犹相依。
大儿当门户,时节供丁推。
梦与邻翁言,悯默怜我衰。
往来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中文译文:
痿弱的人常常想起,夫君,我怎能忘记归乡。
不敢梦见故乡的山,恐怕会勾起对坟墓的悲伤。
生命本来是暂时的寄居,而我对此身的思念却无休止。
鹅城又有何人?偶尔拾到的是一只遗落的鹤毛。
贫穷的鱼守着故沼,聚集的浮沫还相互依附。
大儿成为门户,时节里供养着家中的人。
梦中与邻翁交谈,默默地怜悯我这个衰老之人。
往来只能任凭造物主安排,尚未被召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作品,表达了对归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人首先自称为痿弱之人,表示自己经常想起归乡的愿望,对于返乡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他却不敢在梦中幻想故山,因为怕这样会勾起对已故亲人的悲伤,对坟墓的悼念。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对现世境遇的念念不忘。他认为生命只是一段暂时的居所,而他对自己的身世和生活状态的思考却无休止。这种思绪让他对人世间的一切产生了疑问和感慨。

诗中提到的"鹅城"指的是临安,是当时的宋朝都城,诗人用这个词来表示人世间的繁华喧嚣,暗示自己对尘世的疏离和超然。而"鹤毛"则象征着高洁和超脱,诗人在平凡中偶然拾到的鹤毛,使他对现实生活中的琐碎和困顿产生了思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守旧和传统价值观在他生活中的存在。他以"穷鱼守故沼"来形容自己守着狭小的圈子,被困在旧有的生活中,而"聚沫犹相依"则表达了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的依赖和慰藉。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于年长的大儿子的期望和对自身衰老的反思。诗人希望大儿子能够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供养家中其他的人。他在梦中与邻居交谈,默默地感慨自己的衰老和衰退。最后两句表示他对于命运的顺从和对未来的期待,相信一切都将随着造物主的安排而发生,但目前尚未被召唤。

整首诗以自我抒发和思考为主,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和对命运的顺从。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摹,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宿命的思索。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忧伤和离愁,同时又透露出对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沧洲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不时徇铺路纵横,小队戎衣自出城。天假汉儿灯一炬,旁人只道是官行。

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所愧为人父,风物长年悲。

短褐新冬逼,中流一棹孤。旅程沙泊雁,行色树穿驴。霜露悲愁骨,功名畏老夫。平生知范蠡,尝胆会吞吴。

接圣宅神都,方来五过区。国贤熙帝载,灵命握乾符。至化当纯被,斯文盖诞敷。车书今混一,圣治奉三无。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尧舜相传自执中,一瓢赢得迈高风。白牛桥下沧浪水,应洗人间万古聋。

水晶帘卷午风轻,万壑清寒凌室冰。闲奏薰弦思解愠,肯教人世浊炎蒸。

辛丑随浮梗,钟陵得盍簪。潜藩门若市,敛板客如林。气宇黄陂阔,词源陆海深。二豪谈正剧,一坐口俱瘖。诗社初容入,交盟后失寻。云山千里眼,梦寐八年心。九陌迎连璧,孤灯话断金。始犹疑面目,徐复记声音。虾菜随宜簇,茅柴取意斟。行藏更见告,文行互相箴。愤敌常旁午,忧时

君才端可用於时,努力行将彻主知。出处到头皆分定,相期於道不须离。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仲冬景气佳,旷然思远涉。晨遵大堤去,寒日在马鬣。浮屠红尘外,楼殿焕层叠。地遐幽景闲,瑶碧秀林叶。清香时出箔,余经尚委笈。跻阁眺远陂,浮阳来晔晔。花枝亦已柔,行见春露浥。久耽田野乐,况与贤俊接。逍遥永日暇,尘事不过睫。昔人重时晷,所志树勋业。慨予胡不然,空陋

过海安来柰若何,舟人去后马临河。若非神物扶忠直,世上未应侥幸多。

侍女俱传厌虏符,猫为铁骑鼠为胡。挦扯一博天颜喜,八宝金钱踠地铺。

湘雨湘田处处同,谁知公意与天通。爱民天亦忧民事,望岁公应喜岁丰。自古强兵先足食,从今积粟可平戎。关中事业非难办,要看他时第一功。

玄都重到拂题尘,屈指于今十四春。白石烟消丹灶冷,苍崖日永画楼新。山中自笑黔驴技,天外谁知海鹤身。洞口桃花莫相笑,刘郎犹是少年人。

我醉飞屐登孱颜,拄杖出没风烟间。三山葱曨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几年金骨炼绿髓,此日始得穷跻攀。老僊归侍紫皇案,空有野水流淙潺。蜿蜒翠阜围绿野,似岭非岭山非山。向来龙蛇满雪壁,雷电下取何时还?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九十一翁不识公,我抱此恨知无穷。

四溟杯渌醑,五岳髻青螺。挥汗曾成雨,画地亦成河。

悔倚危栏望夕霏,临高无事亦依依。天长去鸟几时返,风罢孤云何处归。一世功名惭击节,百年耕凿愿忘机。衔恩感旧谁能免,犹喜荒洲在日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