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四海水尚浅,孤城愁更深。
船上何人笛,吹入芦花林。

作品评述

《闻笛》是宋代文人董嗣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听到笛声的情景,表达了他在孤城之中对于世俗浮华的疏离感和对于自然纯净之美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四海的水依然浅,但是孤城的愁绪更加深沉。
船上的谁在吹奏笛子,笛声飘入茂密的芦花林。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展开。首先,通过"四海水尚浅,孤城愁更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对于人情世故的厌倦。诗人认为尽管世界表面上看起来变幻繁杂,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深度和内涵。而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孤城的愁苦更加深沉,使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其次,诗人通过"船上何人笛,吹入芦花林"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于宁静纯净的追求。在喧嚣世界中,诗人通过听到笛声,仿佛进入了一个安静的芦花林中。芦花林是一片自然的净土,与浮躁的尘世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渴望逃离世俗的喧嚣,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以及对于自然和人情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于真实和纯净的追求。它让读者感受到了对于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于内心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呼应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真实的追求。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虚空里揣出骨,闪电中作窠窟。有问妙喜家风,此外更无别物。

用武不虞,谁能去兵。师出以律,动必有名。折彼遐术,布昭圣武。和众安民,时惟多助。

方舟追送愧情新,水宿风餐两日程。欹枕清滩醒醉梦,此中强半是离声。

万事萦心空岁月,一分春色已尘埃。檐前雨脚何时断,陌上遨头几日来。寒束幽花如有待,风延啼鸟苦相催。明年此会各南北,趁取官闲共酒杯。

中兴光启自元钧,比德褒功礼意新。是赞是图超古羽,仪刑一代冠麒麟。

平生勋业载成书,胁制诸侯只霸图。盍繼车攻奏嘉颂,迄今璧帛簉东都。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挥泪洒暮天,滴著桂树枝。别后冬节至,离心北风吹。坐孤雪扉夕,泉落石桥时。不惊猛虎啸,难辱君子词。欲酬空觉老,无以堪远持。岧峣倚角窗,王屋悬清思。

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鸳衾夜凝思,龙镜晓含情。忆梦残灯落,离魂暗马惊。可怜朝与暮,楼上独盈盈。

此景元来已不凡,高人那更说尘寰。清幽爽垲舒情思,频赏无非吏事閒。

轻烟羃羃衲僧家,节物迎春气象华。流水落华无限意,游山消息付长沙。

柳陌乍随州势转,花源忽傍竹阴开。能将瀑水清人境,直取流莺送酒杯。山下古松当绮席,檐前片雨滴春苔。地主同声复同舍,留欢不畏夕阳催。

一榻自徜徉,悠然古意长。地幽如佛舍,轩小似船房。萱草依堂绿,荆花夹树香。我来访幽隐,话裹雨声凉。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从军非陇头,师在古徐州。气劲三河卒,功多万里侯。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莫听关山曲,还生出塞愁。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醆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法许庐山远,诗传休上人。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仙驭乘鸾去不停,青山依旧抱荒城。风香药草春云暖,露冷桐花夜月明。县近故庐堪认姓,鹤归华表自呼名。千年往事俱尘土,时听樵林吹笛声。

春生寒气减,稍动久潜鱼。乍喜东风至,来看曲岸初。出冰朱鬣见,望日锦鳞舒。渐觉流澌近,还欣掉尾馀。噞喁情自乐,沿溯意宁疏。倘得随鲲化,终能上太虚。

夜凉时到此亭中,舞袂掀髯几许同。竹叶旧曾浮大白,终囊新喜擘轻红。若为遽舍风千叠,未苦能留月一弓。只尺玉峰应好在,欲招鸾驭下空濛。

小白长红几番飞,清诗端为解愁围。莫贪藉草寻幽事,须念留花苦待归。杜酒政须常在手,沈腰元自不胜衣。织成春恨无穷尽,谁遣天孙不下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