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四海水尚浅,孤城愁更深。
船上何人笛,吹入芦花林。

作品评述

《闻笛》是宋代文人董嗣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听到笛声的情景,表达了他在孤城之中对于世俗浮华的疏离感和对于自然纯净之美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四海的水依然浅,但是孤城的愁绪更加深沉。
船上的谁在吹奏笛子,笛声飘入茂密的芦花林。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展开。首先,通过"四海水尚浅,孤城愁更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对于人情世故的厌倦。诗人认为尽管世界表面上看起来变幻繁杂,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深度和内涵。而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孤城的愁苦更加深沉,使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其次,诗人通过"船上何人笛,吹入芦花林"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于宁静纯净的追求。在喧嚣世界中,诗人通过听到笛声,仿佛进入了一个安静的芦花林中。芦花林是一片自然的净土,与浮躁的尘世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渴望逃离世俗的喧嚣,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以及对于自然和人情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于真实和纯净的追求。它让读者感受到了对于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于内心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呼应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真实的追求。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花霏滋晓寒,叶哢新野听。万象宿雨余,洁斋无欠净。霁曦耿欲吐,远峰忽复暝。林庐居者谁,户与碧山映。蔷薇上木末,不架得初性。彼卧晏未兴,我征漂爢定。怡然怀吾庐,花竹幽更盛。兹焉独足羡,自笕不差胜。顾瞻江之西,心速路逾敻。似闻前溪水,尽还旧沙径。

角逐东来几巨鳌,化为奠位两山高。江枫作意红千叠,野水何心绿一遭。露洗松巅沈晓籁,霜明天际察秋毫。会须竹院求余地,岁晚安閒读楚骚。

灵元恢鄂。满目风光虚倚托。落落无涯。飘入瑶宫散宝华。通玄慧口。面启南轩观北斗。宝洁凝然。一粒明珠滚上天。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暂开云外宅,不闭雨中门。麦熟僧常饿,茶枯客谩吞。荒凉自有趣,衰病遣谁言。

帝业山河固,离宫宴幸频。岂知驱战马,只是太平人。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舆绋暗风沙,丹旌映晚霞。吏人营殡殓,童仆着衰麻。袭荫无遗嗣,招魂有外家。重来恐迷处,记取路三叉。

鬼神擒,鞭挞跪。愁开眼,强欲思量巧计。当头把业镜高悬,那冤家怎讳。拔舌剜心酬快意。全不似旧日,馨香美味。三涂任百毒陵迟,再生

貍奴白牯,相共证明,大难大难。碧眼黄头,亦须莽卤。黄连甜,甘草苦,发机须千钧弩。

石阑护苔枝,相对黄昏月。问答本无言,翠禽强饶舌。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

九日风高快客情,穹然天宇气澄明。白衣酒送人难得,黄菊花开句易成。对景浑忘披雪鬓,登高喜放遏云声。古人曾堕龙山帽,为爱金风两腋清。

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笑人间衮*何物,此花良贵天与。倚阑瘦立亭亭玉,刻画一生清苦。人有语。道不出蓝田,岂是真才具。山人告汝。正蓬鬓萧疏,不胜冠冕,真者亦投去。洹溪水,洗尽眼中尘土。天葩静看齐吐。冰壶凉月天如水,尘柄肯论夷甫。翁醉舞。任蕞尔寰区,共讶山中许。搔风沐雨。且受用清香,

老去交游半浅深,高山流水独知音。分携苦未经寒暑,转盼那知隔古今。联事尚怀时把酒,同朝犹记共论心。无因执绋西山路,空对东风泪满襟。

家家童穉笑迎门,接得翁归酒半醺。邻舍相呼来屋里,听翁解说劝农文。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缕诗成织意深。头畔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五载莫归省,双亲孰问安。固云亲有命,不谓我何颜。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若无天下议,美恶并成空。

澹泊轻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风烟寂寞几何限,尽入凭高一雨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