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仁近九日予病不出

炎凉飘忽叹如流,久客仍逢岁不秋。
高处未应堪著眼,闷中惟可独搔头。
市酤太恶难沾醉,晴色良佳竟倦游。
戏马龙山总灰灭,儿曹焉悟此身浮。

作品评述

《次韵仁近九日予病不出》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凉飘忽叹如流,
夏季的炎热和秋季的凉爽时而交替,我感叹如同流水一般。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时间的感叹,时间的流转如同炎凉的变化,快速而不可捉摸。

久客仍逢岁不秋。
长期作客在外,却始终未能享受到秋天的气息。这句表达了作者长期游历在外,未能回到故乡的思念之情。年岁虽然不断更替,但他依然无法享受到故乡的秋天。

高处未应堪著眼,
身处高处,却无法停下脚步,凝视远方。这句诗意呼应了作者的身世和心境,他长期游历在外,没有固定的住所,无法安顿下来,因此无法凝视远方的风景。

闷中惟可独搔头。
在郁闷中,唯有独自抓头发发泄情绪。这句描绘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之情,面对困境和压力,他只能借助这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郁闷。

市酤太恶难沾醉,
市井的酒馆热闹喧嚣,却让我难以陶醉其中。这句描述了作者对市井繁华的酒楼的厌倦和疲惫,他无法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宁静。

晴色良佳竟倦游。
明媚的天色虽然美好,但我却对旅行感到疲倦。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外界美景的麻木,长期的奔波让他对美景产生了疲倦感。

戏马龙山总灰灭,
戏马和龙山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事物变迁的感慨,戏马和龙山象征着过去的欢乐和壮丽,而现在却已经黯淡无光。

儿曹焉悟此身浮。
年轻的一代又如何能够领悟到我这种身世的无奈。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的无奈和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感慨,他认为年轻人不会理解他的困境和感受。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方回长期在外游历的心境和感受。他对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化感到无奈和疲倦,同时也对故乡的思念和过去的美好怀念。诗词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和反思。整首诗词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情内省。《次韵仁近九日予病不出》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凉飘忽叹如流,
夏季的炎热和秋季的凉爽时而交替,我感叹如同流水一般。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时间的感叹,时间的流转如同炎凉的变化,快速而不可捉摸。

久客仍逢岁不秋。
长期作客在外,却始终未能享受到秋天的气息。这句表达了作者长期游历在外,未能回到故乡的思念之情。年岁虽然不断更替,但他依然无法享受到故乡的秋天。

高处未应堪著眼,
身处高处,却无法停下脚步,凝视远方。这句诗意呼应了作者的身世和心境,他长期游历在外,没有固定的住所,无法安顿下来,因此无法凝视远方的风景。

闷中惟可独搔头。
在郁闷中,唯有独自抓头发发泄情绪。这句描绘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之情,面对困境和压力,他只能借助这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郁闷。

市酤太恶难沾醉,
市井的酒馆热闹喧嚣,却让我难以陶醉其中。这句描述了作者对市井繁华的酒楼的厌倦和疲惫,他无法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宁静。

晴色良佳竟倦游。
明媚的天色虽然美好,但我却对旅行感到疲倦。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外界美景的麻木,长期的奔波让他对美景产生了疲倦感。

戏马龙山总灰灭,
戏马和龙山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事物变迁的感慨,戏马和龙山象征着过去的欢乐和壮丽,而现在却已经黯淡无光。

儿曹焉悟此身浮。
年轻的一代又如何能够领悟到我这种身世的无奈。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的无奈和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感慨,他认为年轻人不会理解他的困境和感受。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方回长期在外游历的心境和感受。他对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化感到无奈和疲倦,同时也对故乡的思念和过去的美好怀念。诗词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和反思。整首诗词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情内省。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东邻客来每坚壁,西邻客来常蓐食。旅中一饱岂细故,偕举大事书之册。末路孜孜食眠计,外此敢忘戒在得。苏端向我颜色好,冲雨不辞泥没膝。居贫颇禁恶客恼,念子秤薪仍数粒。肺可用禴米可饼,并付馋僮饱君德。人谓裁诗等裁锦,拙妇渠能把刀尺。陶翁宜报苦未赓,搜搅肝肠闲倚策。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沣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火冷灰寒老病身,一灯深夜伴孤贫。忍将滴滴思乡泪,说与溪头问疾人。

支藤来海峤,骨肉海西边。对月成千里,举头同一天。更沈寒戍角,歌急晚潮船。孤雁商予意,声声落枕前。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一沮寄江干,十载山青水碧。山水大无余意,有故情难识。故情难识有谁知,衣残更头白。别后是人安稳,只楚吴行客。

香絮乱飘梁苑雪,细秫轻袅楚宫腰。

抱鸭痴鸡唤不醒,代耕老马怯泥行。世间多少难明事,好问西周击壤生。

遐圻新破虏,名将旧登坛。戎馘西南至,毡裘长幼观。边疆氛已息,矛戟血犹残。紫陌欢声动,丹墀喜气盘。唐虞方德易,卫霍比功难。共睹俘囚入,赓歌万国安。

陇古之野龙驹骧,追风胁月坤为裳。竚云亭亭广颡直,夹镜炯炯双瞳光。饭以玉山禾,饮以瑶池浆。自成骨格异赭白,活出神采遗玄黄。三千牝,十二闲,挽视但觉皮毛凡。饮江曾濡六辔湿,致远又逐双旌扬。牧则在坰野,贡则归天潢。写图仍上穆天子,跛蹩但笑群觗羊。

边城官尚恶,况乃是羁游。别路应相忆,离亭更少留。黄沙人外阔,飞雪马前稠。甚险穹庐宿,无为过代州。

溪壑萦纡碍去舟,石门雄峭未曾游。云深飞瀑自成雨,洞辟双扉最上头。紫府丹台疑有路,碧岩红树饱经秋。追怀颜谢当年兴,坐听猿吟和四愁。

暂泊汉阳岸,不登黄鹤楼。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只役虽远道,放怀成薄游。兴随沧洲发,事等渔樵幽。烟波一尊酒,尽室载扁舟。

冻笔难成授简章,寒光先到读书堂。乱飘扑面如平叔,几点侵眉似马良。

儿郎辛苦莫呼天,一日修圩一岁眠。六七月头无点雨,试登高处望圩田。

独立柴荆外,颓然一秃翁。乱山吞落日,野水倒寒空。忧患工催老,飘零敢讳穷?渔歌亦何恨,凄断满西风。

楚客悲秋至,庭柯一叶凋。鹤天惊晓露,兰畹怯凉飚。團扇流尘暗,单衣爽气饶。江东菰米熟,归梦隔寒潮。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茎。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梅花树下黄茆丘,古人尚能爱花不?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