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刺岂能淹骥足,一封行见下龙墀。

作品评述

《句》是宋代吴芾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半刺岂能淹骥足,
一封行见下龙墀。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诗中的"半刺"和"骥足"是隐喻,意味着作者自谦不足以担当重任,宛如只插了半截的刺,难以淹没骥马的蹄步。而"一封行见下龙墀"则借指作者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他渴望向位高权重的人献上自己的才华和心意,以期得到认可和重用。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展现出作者的谦逊和渴望表达的心情。"半刺"和"骥足"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自知才华有限,难以与那些才华横溢的人相提并论。而"一封行见下龙墀"则表现了他愿意尽自己所能,将自己的才华和心意献给有权势的人,期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和重用。

这首诗词在表达了作者的谦逊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才华的自信和对于成就的渴望。通过对比"半刺"和"骥足",作者展现了自己的谦逊和自知之明,但同时也坚信自己的才华,愿意以一封书信的形式向有权势的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整首诗词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三人相对眠,眠中各自梦。觉起偶开门,老树绿不动。

夹岸垂杨起画楼,秦淮烟浪接天流。朝朝桂桨来江口,夜夜兰灯集渡头。

广陵花月尝同醉,睢苑风霜暂破颜。但喜交情久弥重,休嗟人事老多艰。壮心未忍悲华发,强饮犹能倒玉山。留滞江湖应不久,多为春酒待君还。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龙蟠虎踞,今古嶷然。楚水秦淮,滔滔无间。

越女为驱虏,朝来揽镜慵。欲梳新堕马,忍□□□□。

雨过苔犹湿,风来户半开。闲花忽落尽,啼鸟自飞来。

溪南溪北绕清漪,舍后舍前围短篱。九九算来成底梦,休休归去复何疑。添丁见客走赊酒,阿买能书供赋诗。丘壑政非公子事,绮纨当预少年知。

形若性,皆天与。常用汝,不为虎。非诗苦,瘦如许。以貌取,失子羽。

兰裓方袍振锡回,结茅萧寺远尘埃。五峰日破朝云出,三谷花浮涧水来。风散异香禅榻静,鸟窥清呗法筵开。因过旧国枌榆地,松麈高谈喜暂陪。

春小小,春小小,梅渐著些些。未必神仙无白发,依然林下有黄花。潭影浸流霞。冬十十,冬十十,亥字雁斜斜。不用瑶池偷碧实,不须句漏博丹砂其子新漳浦县尹。阴德遍人家。

绀园几顷白云英,似觉漫天玉气腾。句引春风香阵阵,侵凌夜月粉层层。时间冷艳尤难识,世上妖葩各有朋。每岁旋来张翠帐,芳庭同赏忆吴僧。

应喜衰翁得挂冠,裁成妙语鼎来颁。清如水上看修竹,秀似云中见远山。已播政声来阙下,更传诗句满人间。只疑自此飞腾去,未许归来伴我闲。

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木落霜浓,探春只道梅花未。嫩红相倚。灼灼新妆腻。莫问仙源,且问花前事。休辞醉。想君园□总是生春地。

世味浇漓酒趣深,对花无客亦孤斟。饥来肯羡乞墦食,贫杀不贪谀墓金。耄齿未妨师抑戒,高谭何似守规箴。吾今会得逍遥义,懒访曹溪同少林。

大碛飞沙白于雪,北风怒号海冰裂。髯胡把控正愁寒,地上骐驎汗成血。骐驎元出洼水中,朝刷天河暮崆峒。飘飘四骏尽龙种,风神各异筋骨同。紫燕飞兔思腾踏,走狗苍鹰气萧飒。雄姿自足画图传,奇材岂与驽骀合。一匹虽瘦标格存,试出还空冀北群。伏枥谁能保终惠,行边犹解策高勋。

忆醉君家倚翠屏。年年相喜鬓毛青。谁知缓步从天下,犹许清弹此地听。挥羽扇,写鹅经。使星何似老人星。几时一试薰风手,今日桐阴又满庭。

炷香秋色里,落笔翠微间。八九开云土,毫芒见峡山。水花光似武,幽鸟语扣蛮。不分荆州牧,全胜寓客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