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卢道士房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作品评述

诗词《题卢道士房》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描写一个道士的房屋为题材,通过揭示其中的景物和道家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仙境与人间的隔阂的思考。

中文译文: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颀与卢道士共坐在茅屋中,观察着周围的景物。诗中的景物描写有着浓厚的仙境氛围。秋天的砧锤声落在落叶上,形成了回响,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静谧。他们看到了两个童子在林间挑水,他们的形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美丽。诗中还提到了空坛和神鼎,这些都是道家仙境中的象征,体现了仙境与人间问题。麈尾拂草、金铃摇动,更加强化了仙境的意境。

诗的最后两句“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揭示了人世与仙境之间的隔阂。作者意识到仙境与人间之间始终有着一道墙,无法逾越。他通过弈棋和黄精作比喻,表达了人们努力追求仙境之路的渺茫和无限遥远。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仙境,通过景物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于仙境与人间隔阂的思考。同时,诗歌中蕴含了对于人们对于仙境追求的渺茫和困难,在细腻的描绘中表达了一种哲学情怀。

作者介绍

李颀,字粹老。少举进士,后弃官爲道人,遍歷湖湘。晚居临安大涤洞天。善丹青,神宗熙宁间尝画春山横轴且书诗于后,投杭州通判苏轼。事见《苏轼诗集》卷一一《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注。

诗词推荐

但看来年二三月,柳条堪作打钟槌。

昔有朱买臣,今有朱宣慰。两个担柴失,并皆金紫贵。

登临兴引越山高,醉眼何曾识二豪。戏马向来夸胜饯,卧龙此去记吾曹。风前短发还羞杜,笔底新诗欲和陶。赖有蛤蜊风味在,固应居士笑卢遨。

朱朱白白总精神,共喜今年化笔匀。尚有穷乡寒谷土,政须一气转鸿钧。

几复平生好,能来屈马蹄。愈风观草檄,刮膜受金篦。藏器时难得,忘言物已齐。买书聊教子,让粟不谋妻。碧草迷寒梦,丹枫落故溪。尔时千里恨,且愿醉如泥。

松柏异众木,岁寒陵严霜。兰茝异众草,林深发幽香。须知君子道,不为穷困伤。须知君子言,唯为仁义彰。夫君真儒者,言行何优长。文宗轲兼雄,志嫉墨与杨。攘袂叱浮伪,百感生刚肠。峨冠事礼容,群小畏矜庄。去年游霅溪,相逢秋气凉。倾盖既如旧,寄宿林间房。开怀黜二霸,议道

古道长荆棘,新岐路交横。君于荒榛中,寻得古辙行。足踏圣人路,貌端禅士形。我曾接夜谈,似听讲一经。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釜底绝烟火,晓行皇帝京。上客远府游,主人须目明。青云别青山,何日复可升。

登高胜具何人有,重九佳名此日临。老眼已昏空怅望,壮心犹在惜销沉。天真呈露青山瘦,世故流离白发侵。汉水沈碑今出否,古来贤达共沾襟。

院无大小,众无多寡。有个折脚铛儿,要人提上挈下。不堕功勋,不触风化,千里追风看良马。

俱胝一指禅,古今成话欛。打破鬼门关,露柱寻无罅。

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夜月边尘影,秋风陇水声。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月射冷光新殿宇,风敲清韵古杉松。问师宝额因何立,笑指横溪有卧龙。

花竹有薄埃,嘉游集上才。白蘋安石渚,红叶子云台。朱户雀罗设,黄门驭骑来。不知淮水浊,丹藕为谁开。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不能成佛不能仙,虚度人间六十年。镜里姿容虽老矣,酒边意气尚飘然。安排玉白花红句,趁办橙黄橘绿天。无柰秋风动归兴,明朝问讯下江船。

南浦闲行罢,西楼小宴时。望湖凭槛久,待月放杯迟。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相逢且同乐,何必旧相知。

炰羔煮饼渐宜秦,愁绝江南一味真。健步远梅安用插,鹧鸪金盏有余春。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浮。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野老家风子未知,天教甫里出孙枝。遍游竹院寻僧语,时拂楸枰约客棋。是处登临有风月,平生扬历半宫祠。即今个事浑如昨,唤作朝官却自疑。

明朝同上四贤山,要与群英尽日还。认取钩深堂上意,春风曳曳鸟关关。

故国今何在,扁舟竟不归。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