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西江月》是宋代诗人仲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味过华林芳蒂,
色兼阳井沈朱。
轻匀绛蜡里团酥。
不比人间甘露。
神鼎十分火棘,
龙盘三寸红珠。
清含冰蜜洗云腴。
只恐身轻飞去。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受,以及对人间世界之外的神奇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华林芳蒂的味道和阳井中朱色的颜色,表达了一种香气和色彩的美好超越,并将其比喻为绛蜡团酥,超越了人间的甘露。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神奇的鼎和盘旋的龙,以及它们的火焰和红色珠宝。这些形象象征了神秘而珍贵的存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凉的冰蜜和云腴的向往,并害怕自己会变得轻飘飘而离开。
赏析:
《西江月》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无法言说的美妙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事物,如华林芳蒂、阳井沈朱、绛蜡团酥、神鼎火棘和红珠以及冰蜜云腴,都具有浓烈的色彩和质感,给人以视觉和嗅觉上的愉悦感受。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追求,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与诗人共享的美好体验。
同时,诗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形象,如神鼎、龙和红珠等,都具有神秘和宝贵的象征意义。它们超越了人间的尘世,代表了诗人对超越人世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意象,表达了对超越凡俗的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人间世界的不满和渴望超越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清新、幽远的意境为主线,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美妙境界。诗中的美景和神奇事物,给人以遐想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同时,诗人对身轻飞去的担忧,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舍和对超脱的矛盾心理。整首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引发读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作者介绍
仲殊的作品风格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仲殊的文学成就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