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汪藻的《咏古四首(其四)》
拼音和注音
táng táng míng táng zhù , gēn jié jǐ suì h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明堂:1.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典礼等活动的地方。2.打晒粮食的场地。3.堪舆家称墓前聚水的地方。4.墓前的祭台。
堂堂:〈形〉用于“光堂堂、亮堂堂、明堂堂”。表示光洁或很亮。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原诗
堂堂明堂柱,根节几岁寒。
使与蒲柳同,扶厦良亦难。
我衣敝缊袍,我饭苜蓿盘。
天公方试我,剑铗勿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