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作品评述

儋(dān)耳,在今广东海南岛儋县西北,传说古时候那里居住过耳朵下垂的部族叫儋耳国,汉武帝时即在此处设置儋耳郡,这就是地名的来历。苏轼虽然不赞成王安石的改革,但却有些革新思想,所以也遭到保守派的排斥;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到海南岛,六月十一日渡海,七月十三日到达儋耳,作了这首诗,写下初到儋耳所见的雨景和被贬的感慨。

  开头一句很有气势:傍晚时分,霹雳一声,威震天地,雷声刚停,大雨就哗哗地下起来。阴历七月,正是海南岛的雨季,雨水比较多,这一句把雷雨的气势表现出来了。下雨的时候作者在哪里呢?他初到儋耳时暂住在官舍里,这时他正在官舍高高(崔嵬)的楼上倚靠着栏杆放眼观望雨景。

  雷雨是一阵一阵的,一阵雨过后,从云隙里露出一道斜阳,阳光遇到空中的水气,经常折射而为彩虹。虹有主虹和副虹两种,按古时的说法,一种雄的是虹,一种雌的是霓,所谓雌霓,就是今天所说的副虹。第三句说,那弧形的雌霓从天上一直垂到云朵的下面,描绘出了雨后彩虹的奇观。第四句接着说,从海上吹来了一阵海风,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快意)。这一联有人评论说“奇警”,的确是雄伟奇特、语新意妙的动人诗句,表现了苏轼的旷达乐观。他虽然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但并不悲观。据说他在儋耳时,在“人不堪其忧”的环境中,却“恬然著书为乐”;这两句诗正反映了他的这种精神境界。

  第二联在雨霁的风光中体现了乐观精神,第三联则是以乐观的精神想象这年头的好景:那些种地的老乡们(野老)已经在唱丰收歌了,农业上想必会有好的收成;传说朝廷下了升任新官的诏书(除书),要把被贬到外地去的官员(逐臣)放回去,政治上想必也已有了转机。所谓放“逐臣”回朝,也许是当时的谣传,也许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实际上,直到元符三年(一一oo)宋哲宗赵煦死去,宋微宗赵佶上台,苏轼才得遇赦离开海南岛。

  不过,在他看来,放回不放回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旷达得很。最后两句意思说:东坡(苏轼的号)我年纪大了(当时已六十二岁),人老了。杜甫在诗里说“但得残年饱吃饭”,我这余年(残年)能象杜甫说的吃饱饭,也就满足了;陆云《逸民赋序》说,古代逸民(隐居的人),什么都不在乎,只是“欲专一邱之欢,擅一壑之美”,就是说只要有个山水幽美的地方栖身就很高兴了。我现在也象古代逸民那样,能专此一壑,有这个地方落脚也就可以了。其他人间万事,已经漠不关心了(万事灰)。他被贬到这种地方,不无感慨,心情当然不会是轻松愉快的,不过他在诗中却是以旷达的姿态来表现这种感慨的。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千载风流贺季真,画图髣佛见精神。迩来祭酒皆巫祝,眼底难逢此辈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一尊清酒两人同,好在街西水县中。自恨病身相去远,此时闲坐对秋风。

太乙年来落冀并,几多豪杰未成名。尧天日月计和玉,胡地山川知耀卿。卢六驱风能破屋,陈三平水可倾城。年来幕府勤延揽,何事诸儿未有声。

东望麟山耸若幢,碧罗盘曲注西江。邻家蜜满蜂臣分,屋角窠成燕子双。门设雀罗遮坐客,灯排金粟照书窗。须还住处如僧舍,拄杖挑云到此邦。

马生客新丰,悠然酌斗酒。若谓傲旁人,旷士亦何有。有志曾未识,偶怀麴蘖友。异时依风云,黄垆一回首。

鹤发金桃母,蛾眉萼绿华。月圆香度桂,饮罢烛生花。何惜尊熔酒,能令春满家。更邀重九菊,醉里堕乌纱。

渊默而明,湛存而妙。三世齐平,十方圆照。月随水而流,风入松而啸。相逢会有知音,向道自然同调。

萧疏尽地林无影,浩荡连天月有波。独立空亭人睡后,洛桥风便水声多。

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

草色烟光向晚凄,望乡人自滞淮西。风传鼓角更初转,霜落关河斗渐低。梦欲成时逢雁过,愁方生处有乌啼。家书仓卒应难达,不是秋来醉懒题。

雪霁长空,迥野飞鸿。段云片片,向西向东。

契阔几何时,六闰过如矢。九岁十岁儿,婚宴见孙矣。皂隶忽鼎贵,王侯或横死。前辈亡典刑,后生荡廉耻。

。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盘礴古梅边。也信前缘。鹅黄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听取。明日新年。晋仙宋南渡来名士,一号方泉老人,此词鲜于困学每爱书之。百年后,方外士张雨追和一章,以为笑乐,惜困学公不能为我赏音抛下杖头钱。取次高眠。玉梅金缕孟家蝉。说着钱塘都似梦

当家勋阀旧巍煌,天女裁云为制裳。胸饱治朝周典礼,箧余内苑汉词章。经行禾黍关河远,指点蓬莱日月长。故国风流一回首,不妨鸾玉小徜徉。

水绿山表,鹊噪鸦鸣。满耳满目,非色非声。既非声色,却作麽生安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吕公清德著吾乡,生爱兹山死便藏。顾我来游虽恨晚,尚思杖屦共徜徉。

金马从容乐,问君何所之。客心飘若梗,亲发皜如丝。旧学已孤陋,素交仍别离。执经时有问,使我复从谁。

买陂塘旋栽杨柳,梦中还理家务。十年不到衡山麓,孤负楚云湘雨。苹映渚。渺杜若江蓠。香接烟霞屿。口心相语。为蝇骥东西,云龙上下,误却钓游趣。生平志,愿识平舆二许。煌煌岳降申吕。集词敬为先生寿,博得月章星句。毋我醑。只小草幽兰,心醉离骚谱。松存径古。待游遍西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