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采莲曲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作品评述

诗词中文译文:
在我家的越水边,摇动着小船驶入江中的雾气。
我已经找到了与我心灵相通的伴侣,又一起采摘了同心的莲花。
莲花茎柔软易折断,花朵开放完整圆满。
春天的歌声伴随明亮的月光,我们驾着船归去,花瓣在前方落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浪漫的场景,诗人和他的心灵伴侣一起采莲。越水是指产于浙江越州(今绍兴)的一种水泽植物,莲花则象征纯洁与美丽。诗中通过对采莲过程和莲花的描绘,展示了两位恋人般配、心心相印的关系。他们的心灵相通就像细藕的丝线一样脆弱而坚韧,彼此之间的爱意圆满而完整。

诗中同时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明亮的月光和欢快的春歌勾勒出诗人归途的美好,船行经过的地方处处都是花瓣落下的痕迹,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整首诗以轻盈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将爱情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徐彦伯深情浪漫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作者介绍

徐彦伯(?—714),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人。七岁能为文,对策高第。调永寿尉,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暠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称河东三绝。屡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由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移蒲州,擢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历太子宾客卒。

诗词推荐

一眼高悬四海空,评诗谁出杜陵翁。紫鸾翠驳真难并,悲羽鲸鱼定孰雄。门外飞来清婉句,坛中报起寂寥风。锦囊已逐春风去,何日花前一醉同。

太傅数日别,刘公一纸书。

四明耸秀一溪流,曾记经行十里秋。行李今从何处住,宦游自笑几时休。儿时故旧今谁在,老去光阴不借留。赢得东归访丘壑,约君同上钓鱼舟。

窗外家僮遽疾呼,开门满幅把明珠。惊回一觉无聊梦,犹有寒灯守药炉。

鸾驾乘风上玉清,青冥风露湿琼英。我时独笑无人解,四海诸公共此明。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

今日相逢慰别颜,获参后乘访龙山。古仙已去灵踪在,杖屦寻幽喜共攀。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借寇借不得,清声彻帝聪。坐来千里泰,归去一囊空。遗爱封疆熟,扳辕草木同。路遥山不少,江静思无穷。花舸冲烟湿,朱衣照浪红。援毫两岸晓,欹枕满旗风。道罕将人合,心难与圣通。从兹林下客,应□代天功。

知心逢岂易,语别喜从容。因得静中趣,又寻云外峰。吟篇题在竹,拄杖曲如松。后会期难定,来书勿厌重。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寒深朝未定,暖翠晚能佳。不饮青帘酒,来寻古寺茶。连枝空绿竹,独木漫桃花。埋没聪明水,凄凉六一家。

羽籥低昂文缀已,干戚蹈厉武行初。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别来如梦亦如云,八字微言不复闻。世上浮沈应念我,笔端飞动只降君。几同江步吟秋霁,更忆山房语夜分。见拟沃州寻旧约,且教丹顶许为邻。

晋代豪华不数家,万钱下箸未为奢。客来只是家常饭,豆粥萍虀费咄嗟。

佛法方当恶剧时,偃溪笑裹袖钳锤。不教管领千云衲,打彻头关更问谁。

洛阳才子见长沙,自识中丹鬓未华。文武才全皆不试,丹青笔妙更谁加。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

今夜云开北陆风,丈三将至土圭中。剥穷谁见阴阳妙,来复方知天地功。孤坐看灯浑是梦,苍颜被酒不生红。却怜土俗追时节,言语虽殊意亦同。

君向岘山游圣境,我将何以记多才。叮咛堕泪碑前过,写取斯文寄我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