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宁庙挽词

自听山东诏,甘泉息夜烟。
玺膺新玉帛,图贡旧山川。
望切尧民日,忧形杞国天。
中原尤感泣,不独老臣然。

作品评述

《甲申宁庙挽词》作品评述:《甲申宁庙挽词》出自 le_cha诗词大全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闻道金轮出母胎,尽河沙界扫氛埃。想应新整乾坤手,多带尧风舜日来。普天率土,寿域宏开。林下野人何祝献,一茎草上玉楼台。

新绿深深嫩更黄,非花非草定何香。故山草木皆余爱,最爱抽梢竹过墙。

霜满颐间雪满簪,已甘萧散卧山林。如何六十公孙子,尚作当年举子心。

可叹芳菲日,分为万里情。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海戍通闽邑,江航过楚城。客心君莫问,春草是王程。

一株新柳色,十里断孤城。为近东西路,长悬离别情。

绿砌红花树,狂风独未吹。光中疑有焰,密处似无枝。鸟动香轻发,人愁影屡移。今朝数片落,为报汉郎知。

渡洛南观喷玉泉,千峰万峰遥相连。中间一道长如雪,飞入寒潭不记年。

诗来愧我秕糠前,四尾堆盘胜酒船。席上已无弹铗恨,感恩何止二赢钱。

千载经纶一秃翁,王公谁不仰高风。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

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休梦入重城。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吟社客归秦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晴。春来不得山中信,尽日无人傍水行。

采尽汀蘋恨别离,鸳鸯鸂鶒总双飞。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天远有书随驿使,夜长无烛照寒机。年来泣泪知多少,重叠成痕在绣衣。

南国风流是故乡。红监落子不因霜。于中小底最珍藏。荐酒荐茶些子涩,透心透顶十分香。可人回味越思量。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古来聚散地,宿昔

上方下方雪中路,白云流水如闲步。数峰行尽犹未归,寂寞经声竹阴暮。

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绕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锁千门。

朱紫花前贺故人,兼荣此会颇关身。同年坐上联宾榻,宗姓亭中布锦裀.晴日照旗红灼烁,韶光入队影玢璘.芳菲解助今朝喜,嫩蕊青条满眼新。

焕烂莲灯高下,参差梅影横斜。凭栏一目尽天涯。雪月交辉清夜。莫惜柔荑劝酒,从教醉脸红霞。烂银宫阙对仙家。一段风光如画。

不见又相招,何曾诉寂寥。醉眠春草长,吟坐夜灯销。泪堕思山切,身归转路遥。年年送别处,杨柳少垂条。

太傅风流祖,亲朋共手谈。元来棋有智,输墅与羊昙。

贫食官仓不自由,强扶衰病坐荒邮。送迎不是祠官事,偶见青山急下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