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江上早行(其二)》
拼音和注音
yě yā féi qiān mǔ , hé tún bǎo wàn jiā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河豚:鱼,头圆形,口小,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鳍常为黄色。肉味鲜美,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生活在海中,有些也进入江河。也叫鲀(tún)。
万家: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千亩:春秋时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
野鸭:野鸭yěyā未被驯化的鸭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雾重知多蚬,渔人竞祭沙。
南风秋更起,北雨暮多斜。
野鸭肥千亩,河豚饱万家。
蟹筐新蜕好,斟酌送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