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花发吴淞江上村,隔花吹笛正黄昏。
风尘远道归何日,灯火高楼合断魂。
夜静几家无别泪,雨声终日过闲门。
天边杨柳今无数,短叶长条非故园。

作品评述

《闻笛》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朵盛开在吴淞江畔的村庄,
在花丛中,一曲笛声飘荡在黄昏。
风尘劳顿的旅归何日能够返乡,
高楼上的灯火勾起无尽的忧魂。
夜晚静谧,几家人无法抑制泪水,
雨声绵绵,整日从闲敞的门前响过。
遥望天边,杨柳已无数不胜枚举,
树叶短而枝条长,非我曾经的故园。

诗意:
这首诗以吴淞江畔的村庄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景象。诗人听到笛声,思绪回到了故乡,渴望能够早日回归。然而,他所看到的是高楼上的灯火,它们勾起了他无尽的忧魂。夜晚安静时,他看到几家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雨声不停地从门前响过。遥望远方,他发现天边的杨柳已经不计其数,而且它们的树叶变得短小,枝条变得细长,与诗人曾经熟悉的故园不同。

赏析:
《闻笛》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以及听到笛声后引发的思绪,表达了对家乡的渴望和对旅途劳顿的厌倦。诗中的高楼灯火和雨声,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繁华和喧嚣,与诗人内心的寂静和思乡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杨柳的形象则通过描述树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与故园的疏离感和不同寻常的变化。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离乡之人的苦闷和思乡之情,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诗词推荐

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驰道仍骖乘,严城向枕戈。北风吹不歇,萧瑟楚狂歌。

久憎折腰事,再拜向高坟。东晋非前日,南山还暮云。将持斗酒酹,更以挽歌闻。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

金衣数公子,端是贤友生。羽毛元自好,喉舌向来清。

君王俭德本天然,萧相鸠营已造天。不见千门并万户,露台虽罢未为贤。

明离之象,少阳之位。固邦为本,央天作贰。备范克温,冖章斯行。丕宣令献,恭守宗器。

寿历开金筴,皇欢奉玉颜。难谌天道远,忽怆帝乡还。敷德戎夷外,安民礼乐间。功崇超大禹,神穴枕稽山。

霜入晴云暖,冰生掠岸沙。卑枝闲剪橘,幽径试寻花。客路人情薄,乡关去路赊。只应托诸子,莫倦问桑麻。

□□□□□孤村。路隔尘寰水到门。斜照散,远云昏。白鹭飞来老树根。

菊花天气近新霜,节近花须满意黄。陶令篱边常留宿,朝来满把得幽香。

簪缨晓入凤池西,雨过重廊不踏泥。禁掖英僚初拜庆,儒林旧侣许攀携。两朝云露陪嘉宴,二纪尘埃愧旧题。四户对开参国论,风流无复羡南齐。

碧梧翠竹之高堂,乃在玉山西石冈。浓阴昼护白日静,翠气夜含清秋凉。堂中美人双鸣珰,不独痴绝能文章。北海李生共放旷,东林惠远同徜徉。张骞乘槎下银潢,奉诏远降天妃香。帷中灵风神欲语,坛上五色星垂光。舟回鲸涛溯长江,故人宛在江中央。入门相见各青眼,花间促席飞霞觞。

经时浑暖候,映日有青枝。花落蜂犹恋,春归草不知。竹苞仍个个,柳线亦丝丝。独忆深闺里,柔风入暮时。

百战初休十万师,国人西望翠华时。家家尽唱升平曲,帝幸梨园亲制词。

诗中日月酒中仙,平地雄飞上九天。身谪蓬莱金籍外,宝装方丈玉堂前。虎靴醉索将军脱,鸿笔悲无令子传。十字遗碑三尺墓,只应吟客吊秋烟。

曾倚沉香作好妆,竹篱茅屋肯深藏。天寒翠袖留空谷,岁晚长眉闭上阳。投辖尚能来好事,着鞭应恐并馀芳。广平赋罢诗肩瘦,不为梅花恼石肠。

有花无酒头慵举,有酒无花眼倦开。正向西窗念萧索,洛阳花酒一时来。

青青南涧芹,雪消春已动。如闻修废苋,岩半发流湩。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鱼为惊钩闻鼓动,鸟因避帜傍人飞。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乾总未归。惆怅十年成底事,独将羸马立斜晖。

不缘过去行方便,安得今朝会碧虚。(栖霞洞遇日华月华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