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其一)》
拼音和注音
liǎng jīng guī zhì yáo xiāng wàng , liù dài jiāng shān jì wèi ché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江山:(名)①江河和山岭。②喻指国家或国家政权:打~。
相望:相望xiāngwàng互相对望。
六代:指黄帝﹑唐﹑虞﹑夏﹑殷﹑周。指唐﹑虞﹑夏﹑殷﹑周﹑汉。指夏﹑殷﹑周﹑秦﹑汉﹑魏。三国魏曹冏有《六代论》﹐论夏﹑殷﹑周﹑秦﹑汉﹑魏兴衰之由。
规制:(名)①规则;制度。②(建筑物的)规模形制:故宫虽经多次修缮,但~未变。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留司晚望重衡钧,三十年来侍从臣。
远去独安恬退节,众中欣见老成人。
两京规制遥相望,六代江山迹未陈。
盛世宦游应自乐,有人东望惜音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