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至正丙申)
儿童十日报日斗,前夜妖蟆生燧光。
瓠子势方吞鲊瓮,蕲州血已到钱唐。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紫微老人迷醉眼,彩红犹挂米盐商。
麋鹿台前春似海,鸳鸯湖上水如汤。
凶人不有三危窜,义士能无六郡良。
谩说子仪惊贼胆,已闻□□在戎行。
东门猛虎穷投井,尚倚九城松桧长。
作品评述
《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至正丙申)》是元代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时局动荡的感叹。
诗词通过一系列隐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首先,诗中提到了儿童报日斗,妖蟆生燧光,瓠子吞鲊瓮,蕲州血已到钱唐等景象。这些画面揭示了社会动荡和战乱的现实,以及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困境和苦难。
接着,诗中出现了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紫微老人迷醉眼,彩红犹挂米盐商等意象。这些象征着权力和势力的角色,暗示了社会的混乱和腐败。火鳅东掣千寻锁可能指的是权贵阶层利用权力掠夺财富的景象,铁马西驰半段枪则代表战乱和冲突。紫微老人迷醉眼则表明统治者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只顾享乐而忽略了民众的疾苦。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麋鹿台前春似海,鸳鸯湖上水如汤。这些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与前文的社会动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可能象征着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最后,诗中出现了凶人不有三危窜,义士能无六郡良,谩说子仪惊贼胆,已闻□□在戎行,东门猛虎穷投井,尚倚九城松桧长等描写。这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英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社会有识之士的期待和呼唤。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社会的动荡和腐败,以及对美好未来和英雄精神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诗词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情感融入其中,呈现了一幅意境丰富的画面。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同时也可以思考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对社会进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