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钱起的《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拼音和注音
zhī jǐ zhī yīn tóng shě láng , rú hé zhǐ chǐ zǔ qīng y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知己:(名)彼此了解,情谊深厚、关系密切的朋友:海内存~,天涯若比邻。
如何:(代)怎么;怎么样:此事~解决?|结果~?
清扬:1.指眉目清秀,也泛指人美好的仪容、丰采。2.形容声音清亮悠扬。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之间。近在~。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原诗
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扬。每恨蒹葭傍芳树,多惭新燕入华堂。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
唯有早朝趋凤阁,朝时怜羽接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