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素含毫不作难,为貌山林布衣丑。

出自明代王恭的《无声诗趣赠林质斋画史》

出自明王恭的《无声诗趣赠林质斋画史》

拼音和注音

sǎo sù hán háo bù zuò nán , wèi mào shān lín bù yī chǒ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布衣:(名)①布做成的普通衣服:~粗食。②古代指平民百姓:一介~。[反]贵族。

山林: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2.借指隐居。3.指隐居之地。4.园林。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不作:不兴起;不兴盛。不耕作;不写作。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

毫不:一点也不。

作难:(书)(动)发动叛乱;起事。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风流摩诘居辋川,在官也或思材贤。

兴来解作有声尽,醉后无声诗更玄。

长林才子非常调,却与蓝田共心窍。

乾坤意气转清冷,散落天机发神妙。

居庸雪花凝不开,紫云二室连嵩台。

萧条三峡流泉去,倏忽空江秋雨来。

夕林返照缘原骑,残叶疏钟隔村寺。

郎官湖上酒满船,浣花溪口驮驴醉。

权门列戟揖清芬,众史骈肩迥不群。

朕墨远过曹氏子,羸裎偏动宋元君。

閒居委巷尘踪少,藐视千金一毫小。

耻随延寿枉蛾眉,懒学边鸾媚花鸟。

湘山湘水别来深,忆昔王门遇赏音。

白首回家无长物,黄花满径与孤琴。

别离已久重携手,自笑无钱可沽酒。

扫素含毫不作难,为貌山林布衣丑。

诗词推荐

清晨视园树,槁叶脱梧槚。邻家馈彘肉,里巷作秋社。报赛有故常,民欲其敢罢。勾龙得无羞,土毛旱欲赭。贫家节□常,素不徼福嘏。又况禁酒严,罄室覆老瓦。两男隔邻郡,久未泛归槎。小儿及二女,嬉戏粗娅姹。叫啼索梨栗,短裳或露骻。乃翁老钝极,久困谗口哆。下体毒痔漏,中脘

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

底须莫莫更休休,老去浮湛一敝舟。病恼幻躯天恶剧,醉寻熟睡我先筹。眼前勤惰书开阖,窗下阴晴雨散收。假使庄生梦为蝶,也应贷粟监河侯。

效山谷道人“陶陶兀兀”之句,法其体,作此以遣兴云。休休莫莫,当年不负西湖约。一枝初见横篱落。嚼蕊闻香,长是醉乡落魄。而今对酒空斟酌。老来多病情非昨。谁人伴我临东阁。冷淡吟怀,犹可追前作。

六桥花絮骤嘶骢,岂料如今两鬓翁。痛饮竹林真得计,望尘金谷总成空。吾庐寂静专云岫,公屋宽凉傲暑风。东下西还俱未定。不访时许笑言同。

老子谁知密度关,却支筇杖访荒园。故应我辈钟情别,佳话真堪诏子孙。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壮游不知倦,老境怕逢春。自分无知已,何堪从避人。飞花空有恨,巢燕不嫌贫。独忆延陵客,风流似季真。

但向起时作,还于作处收。蛟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要会无穷火,尝观未尽油。夜深人散后,惟有一灯留。

经界废已久,王者无尺土。强力喜饕吞,含血不肯吐。孱弱困道傍,性命轻毫缕。为政须务本,析薪何匪斧。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

自古多如此,君今独奈何。可来白云里,教汝紫芝歌。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

三十六峰高倚山,瑶台金阕貯神仙。嵩阳若兴黄山比,独少灵砂一道泉。

也知朝士愧山林,猿鹤相怀怨亦深。屈指落花年荏苒,断魂凋鬓日侵寻。向来相与期何事,老去谁能会此心。多谢故人重话旧,独怜志古定遗今。

方是闲堂寿宴开。今回生日胜前回。慈闱斑貌看看到,别驾除书鼎鼎来。粉彩服,滟金杯。缓歌慢舞不须催。明年此际称觞罢,醉向裴亭与定台。

嗟乐父老,其告其喻。尔之有生,君实覆汝。

扁舟一水接湖杭,久别先生道德光。名子我方思右咳,隔邻公此选东床。彭聃上寿终澌尽,刘白同年各健强。梅子黄时雨如许,小留信宿共清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