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东阳的《次太子太傅余公登镇朔楼韵三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bái gǔ chuān yuán yí jiù hèn , huāng tián hé shǔ dòng xīn chó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白骨:尸骨;枯骨。泛指死人。白色果核或树干。
川原:江河之源。指江河。河流与原野。指原野。
新愁:新添的忧愁。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原诗
北来风物感重游,又上孤城百尺楼。
白骨川原遗旧恨,荒田禾黍动新愁。
华夷地仰威名重,台省官兼位望优。
从此黄河南下路,不教胡马饮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