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诗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
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
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
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作品评述

《秋莺诗》是宋代诗人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时间的感叹和对生命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
在秋天的季节,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听到了林中黎明时分的莺鸟声。

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
然而,时间过得太快,我来不及等待虫鸣的时候。

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
树叶摇摇欲坠,我并没有太多的伤感,因为花香依然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美好的音乐应该沉默自守,而恶言恶语可以选择不发出声音。

这首诗词通过秋莺的声音和季节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作者感叹时间的短暂和无情,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作者通过对花香和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们言行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唤起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情感和思维方式。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武骑暄阗卫富平,红灯千队导蜺旌。三山火炤琼花发,人在南天赤玉京。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分飧人所能,多至逾万亿。一朝可趣具,寒暑三十易。古之轑釜者,其始盖未惜。怀哉西方士,义重见寡特。招呼几州氓,岁岁青黄食。雷声匕筹动,动涌床座窄。昔我手行粥,今也愆膂力。忆汝身自孩,又抱儿子吃。岂有不足叹,幸无嗟来色。天为产厥孙,文射最高策。劳君太史令,乞彼

千古意分明,万国贺升平。昨夜泥牛吼,今早木鸡鸣。

新年犹尚小,那堪远聘秦。裾衫沾马汗,眉黛染胡尘。举眼无相识,路逢皆异人。唯有梅将李,犹带故乡春。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乱,眉黛雪沾残。斟酌红颜改,徒劳握镜看。

快读诗人七钜编,前身端合是逋仙。村翁溪老开吟社,愧我犹撑上水船。

草木味自同,樽酒欢相与。旧梦忽以醒,恍不如何所。

卖药有时至,自知来往疏。遽辞池上酌,新得山中书。步出芙蓉府,归乘觳9 车。猥蒙招隐作,岂愧班生庐。

韵似江梅标致。美似江梅多丽。清似腊梅香,白似雪梅香腻,非是。非是。我道梅花似你。

遗像犹能立懦夫,悬知生气摄萑苻。三郎阿堵知何用,只识营州阿荦奴。昏昏水气吐玄云,自是先生笔有神。不洗从来姿媚态,可怜北面卫夫人。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水云幽。怕黄霜竹生新愁生新愁。生新愁如今何处,倚月明楼。龙吟杳杳天悠悠。腾蛟起舞鸣空篌。鸣箜篌。听吹短气,江上无秋。

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饱食高眠人不到,日从东出又沉西。

案上具笔砚,砌下秀菊杞。我顾乏大屋,尚赖有此尔。

溪树昏昏锁暮云,晚山愁黛对含颦。不甘小雪犹妨暖,长恨闲阴每占春。宝带金貂侯第客,钿车珂马帝京尘。王城自古繁华地,回首高歌怅望频。

终年九陌行,要路迹皆生。苦学犹难至,甘贫岂有成。病携秋卷重,闲著暑衣轻。一别林泉久,中宵御水声。

分明楼阁是龙门,亦有溪流曲抱村。万里家山无路入,十年心事有谁论。

斋沐披来卷,焚香道主臣。误蒙玉堂老,垂顾草庐人。帝所闻韶奏,朝廷掌制纶。属请长孺告,肯逐子云贫。公伫登翘馆,吾惟钓富春。骨将埋冢墓,心敢望陶钧。百岁倒七指,万形归一尘。庄生真浪语,岂有八千椿。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